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团结新曲唱出山乡巨变

本报记者 张志锋    2024-12-31 09:08:07    人民日报

 

村民在展示当地特色美食。
 

北庄村电商基地工作人员在直播。
以上图片均为平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远眺平山县北庄村。
梁子栋摄(影像中国)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80多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唱响,成为广为传唱的一首红色歌曲。在这首歌曲激励下,北庄村全体党员带领乡亲们齐心奋斗,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电商基地、传承非遗文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今天的北庄,处处可见干部群众携手奋斗的火热场景。

——编  者

 

“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走进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村史馆,迎面就能看到总书记回信中的这句话。

“这是我们的奋斗路径,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是当年带头给总书记写信的党员之一。他回忆,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村子发展越来越好。北庄村300多人,2020年人均纯收入1万余元,2024年预计增加到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增加到100万余元。“现在,大伙的日子越来越好咯!”封红卷说。

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团结就是力量》就是在北庄村创作诞生的。”前不久,北庄村村民、村史馆讲解员王俊彦带着一批游客来到复建的打麦场,为大家讲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

“团结就是力量……”刚听完讲解,几名游客便登上舞台齐声演唱,嘹亮的歌声在打麦场上空飞扬。

“依托村里的红色文化与红色资源,村干部带领我们开展红色旅游、助力增收致富,大伙儿的精气神越来越好!”王俊彦笑着说,如今她和村里另外两名讲解员轮流为游客讲解红色历史文化,每年讲解200多场次。

多年前,王俊彦的家庭遭遇变故,欠下债务,几个孩子还在上学,她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北庄村村史馆、打麦场等红色景点建成开放,村里发展起红色旅游。经过培训,王俊彦当起红色讲解员,家里每年收入几万元,脱了贫。如今的她爱说爱笑,经常和村民一起跳广场舞。

为丰富红色旅游项目,北庄村还建起团结食堂和精品民宿。村里引入社会资本,由企业统一经营,带动了不少村民就业。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年均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我们有地理和红色资源优势,应该想办法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为进一步壮大当地红色旅游,封红卷到国内多个地方学习经验,琢磨红色旅游提档升级的新路径。

“场景单一、体量偏小成了咱们发展红色旅游的瓶颈。”封红卷召集其他村的村干部一起商议。“改变各村零敲碎打的局面,围绕西柏坡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连点成线,形成大景区概念,变‘一日游’为‘多日游’,就能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碰头会上,各村村干部共话“致富经”,大家畅所欲言、形成思路、说干就干。

建成电商基地,激活山村潜能

“平山的蜂蜜、红薯粉条等特产很受欢迎,一些游客在团结食堂品尝了以后,都会买一些带回去。”在打麦场不远处,便是北庄村电商助农惠农展销基地,负责运营的村民杨静云来自隔壁的通家口村,每天走路上班只要10分钟。

杨静云以前在西柏坡景区的一个酒店打工,每天骑电动车来回跑,照顾孩子也不方便。“北庄村建起电商基地后,我便就近来这里上班,照顾家里也更方便。”杨静云说。

北庄布鞋是一针一线手工做成,针脚细密,鞋底厚实,颇受游客喜爱。唱一支革命歌曲、买上一双老乡做的布鞋,成了很多游客必选的旅游体验项目。从北京来西柏坡旅游的孙女士说:“穿上在革命老区买的布鞋,留住对老区的记忆,也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村里电商基地瞄准商机,吸引了不少布鞋、棉袜等订单,带动了村民增收。

“电商展销基地可以直播带货,这里也是线下实体店,来村里旅游的游客可以现场购买当地的农特产品。”封红卷说,村里做电商刚刚起步,正在以直播带货为突破口,线上线下发力,力争早日打造出区域品牌,不断扩大规模。

“只要村民心往一处想,坚持创新探索,总能做出名堂。”封红卷充满信心地说。

传承非遗技艺,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北庄手工布鞋也叫‘千层底儿布鞋’,是石家庄市级非遗,我们小时候都穿这种布鞋。”北庄村80后村民王亚梅说,以前她在石家庄市开瑜伽健身馆,这几年看到村里变化很大,便主动返乡创业,在村里支持下建起团结北庄手工坊。村里不少有手艺的大娘、大嫂制作好布鞋,统一在手工坊打包销售。“大家在家就能做,工作时间灵活,既能照顾家还能增加收入。”王亚梅说。

“北庄手工布鞋是拥军鞋,我们要讲好背后的红色故事!”封红卷听村里老人说,当年村里迎接八路军,原本说有100人,村干部组织老乡们连夜做了100双布鞋。实际上来了102人,队伍马上就要出发,情急之下,两名村干部脱掉自己的布鞋,送给两名战士穿,留下这段佳话。

北庄布鞋是非遗,也蕴含红色记忆。“我们延续这项手艺,更重要的是把红色精神传下去。”封红卷说,如今,团结北庄手工坊成了红色旅游景点,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传统非遗,感受红色文化。

今年10月,王亚梅到河北美术学院等地学习。“像我一样,村里不少年轻人也学习老手艺,通过创新技艺技法,加入丰富的设计元素,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王亚梅说。

泡豆、磨豆、泼沫……为保护非遗,村里建起各式各样的手工坊,墙上画着北庄豆腐的制作过程,吸引游客“打卡”拍照;当地村民还演示“漏粉条”,展示“平山腌肉”,为游客讲述“舌尖上的北庄”,不断丰富旅游体验。

王亚梅说,“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手工产品,我们是在守护非遗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31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节约粮食,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下一篇:浙江谱写乡村人才振兴“协奏曲”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