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福建省武夷山市岭阳关古驿道——

茶香绕峻岭 山水载乡情

本报记者 施 钰    2024-11-14 08:59:53    人民日报

福建省武夷山市岭阳关古驿道。
周长峥摄(人民视觉)
 

山重重,水淙淙。不规则的荒石沿着山道一级级向上垒砌,草叶自石缝间伸展而出,为山道染上一层鲜活的绿。沿着石阶向上走,道路两旁,橙红的野百合花盛放,翠绿的野茶树叶上水珠闪烁,草木的清香在肺腑间充盈。

“岭阳关哟像扁担,一头挑江浙,一头挑崇安(指武夷山市)。”这里是岭阳关古驿道,又被称作武夷山闽赣古驿道,地处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岚谷乡岭阳村丘岭自然村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半山自然村的交界处。

岭阳关古驿道自岚谷乡岭阳村丘岭自然村起,至岭阳关隘口而止,长2020米,宽度可容2至3人并行。武夷有九隘,岭阳关古驿道及关隘是其中留存最为完整的,包括关隘、驿道、桥涵、路亭等主要遗迹,以及古茶园、驿站、水圳、水碓、摩崖石刻等与其相关的遗址。

岭阳关山势险峻、海拔较高,是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关隘,也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人们就靠着肩挑背扛,通过这条重要的商旅通道,翻山越岭,让武夷山的茶香飘向世界。据记载,岭阳关古驿道始建于唐五代,宋元祐四年设巡检司,驻军守之,元贞年间设置关防,清设关塘,设厘金局。2019年,武夷山闽赣古驿道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清单。

山中气候多变,行至半途,雨水瓢泼,好在途中有路亭,亭上覆瓦,亭内设凳,可供行人避雨歇脚。据岭阳村村民阙东和回忆,上世纪80年代前,这条古驿道是闽赣两地村民交流往来的重要通道。“两个村虽然属于两个省,但是只隔着五里路,语言风俗相通,多有联姻,村里人常沿着古驿道去江西走亲戚。”阙东和说。

茶香绕峻岭,山水载乡情。古驿道与古关隘联结着村民们的情感,悠悠岁月间,当地也衍生出“过关”的特色民俗,村民们常到关隘处祈求健康平安。与此同时,当地还形成了“开路”的风俗,每年秋收后,当地男女老少都会自发集结在一起,出工出力,修路修渠,除草整地。古驿道保存完好和当地的长期保护与合理利用密不可分。

随着交通改善、村民易地搬迁,古驿道渐渐不再有往日的熙来攘往,但仍有人一直守着这里,自发巡护古驿道。“我对古驿道怀着深深的情感。”清理路边的枯枝与垃圾、归整松动的石块、及时上报受损线索、讲解古驿道文化……20多年间,阙东和精心守护着这条千年古驿道。

在阙东和的努力下,古驿道也焕发新活力。从1998年开始,阙东和陆续承包经营古驿道周边荒废的1000多亩茶园,在溪流畔、古道边种起了生态有机茶,年产茶叶约1万斤。如今,古驿道上的茶香依旧飘扬。

雨停后,登临关隘口,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岭阳关隘,关门、残墙和石基仍存,关门均由长方形石块砌筑;关墙夯土而成,沿左右山脊而下。站在山顶向下望,云雾缭绕,青山如画,方懂得此地“岚谷”之名。茶道逶迤绵延,千百年前途经此地的旅人们,应也见过此般风景。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4日   第 1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希望的田野不断迸发生机活力
下一篇:依山而建 古韵芬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