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龙阳镇牵紧“文化发展”这个牛鼻子,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文化+”模式,通过文化赋能,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一池春水”。
“文化+人才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支撑。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该镇不断健全“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书记抓人才工作模式,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文化人才,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成立农村人才党支部,发挥好农村文化阵地作用;利用镇科学技术协会等社群组织建立乡创人才基地,吸引志愿者、青年驻村参与建设;深化人才引育机制,加大与浙大、山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引荐浙大教授到龙田茶博园现场指导;选派10余名镇村干部到高校院所学习,选聘技能讲师组织开展农技培训班,选取焦庄、沙土等20多个现场教学点,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为农民传经送宝,每年邀请农业、经管、文化专家授课20余次,不断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积极吸纳有能力、有意愿的党员、干部、复转军人、青年教师、文化工作者加入理论宣讲队伍,鼓励宣讲团成员深入企业一线、三尺讲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阐释政策主张、分享百姓身边故事,把乡村文化送进千家万户,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涵养,增强文化自信,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注入新动能。加大政策倾斜,加强文化干部培训,举办全镇文化干部业务培训班,通过排练、演出、展览、交流等形式,培训民间文艺团体、文化大户和文艺爱好者,不断壮大农村文化骨干队伍,目前,已培育出冯庄庄户剧团、龙水湾社区广场舞舞队等众多民间文艺团队。充分发挥商会、企业作用,成立服务专班,借助“榴枣归乡”人才回引政策,靶向招引19名在外年轻人才回村任职、回乡创业,蓄足了人才“源头活水”,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特色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打牢基础。该镇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特色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繁荣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上下功夫。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文化底蕴,相继实施了龙山胜境风景区提档升级、湖山运动休闲绿道、张山口全民健身公园等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龙山红色基因纪念馆、龙湖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滕县知青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引入了滕阳里龙田茶、野生动物园、吉祥颂·山水居精品民宿等文创旅游项目,精心打造了“龙湖月色”乡村振兴示范区,以滕州善文化、班墨文化、乡村农耕文化、党群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匠心手工艺坊、自然课堂,有机植入辣椒酱、鱼虾酱等酱坊文化产业,发展研学文化游。形成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健步走、滕州市职工登山赛等重要节会平台,休闲观光、运动健身、生态康养、红色研学等文创旅游业态不断丰富。依托卧龙庄村等9家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弥香园、幅阔种植等2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汇山水乡村旅游合作社联合社,共同开发出“椹给力”系列饮品、“山水龙阳”系列文创产品,将辖区农特产品进行集中展销,鼓励种植大户、农技专家、网红积极宣传推广辖区农特产品,开展市场营销、科普助农等志愿服务活动,把丰厚的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文化+公共服务”,为乡村全面振兴铺就底色。该镇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强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惠民文化活动。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对全镇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原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升级,建成了理论宣讲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棋牌室、文体广场、主题公园等活动场所,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实践所、站配备各类图书10万余册、报刊杂志50余种。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邀请市柳琴剧团、本土庄户剧团入村演出,并在各村流动播放公益电影200余场、500余部。积极开展全民阅读、趣味运动会、广场舞、健步走、登山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每村每月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5个主题,分别开展1次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建设风清气正的乡村社会,从而厚植乡村文明根脉,让农民群众守得住“根”,留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发组织文化活动,培养乡村文化人才,提升乡村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增强村庄凝聚力,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培育向上向善、诚实守信、群策群力的好风尚。(王玉登)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