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陕西神木:学好用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攥指成拳建设神木和美乡村

2024-10-09 12:08: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紧跟省市部署,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一号工程”,列入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在辖区南中北区域遴选6个村,学好用活浙江省的“千万工程”经验,从三项难点工作切入:一是突出“三项革命”整治人居环境;二是依托宅基地改革国家试点实施农房改造;三是借鉴同属榆林市的榆阳、吴堡等地经验打造“五美庭院”。并在全神木市范围内以“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基础设施,以幸福院建设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提出“一河两川三线四区”(一河:黄河沿岸;两川:窟野河、秃尾河流域;三线:铁路、高速路、国道沿线;四区:镇区、园区、景区、郊区)建设框架,326个行政村结合村庄规划分类(积聚提升类141个,城郊融合类77个,撤并搬迁类101个,特色保护类7个)与禀赋彰显黄土情、草原风、沿黄景、工业美。2024年建成普惠民生的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66个,到2027年建成170个。神木市的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成效显著。

一、坚持“五条原则”抓布局

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的原则。用人居环境提升打头阵,塑造形象、提升文明;在乡村建设一线,锤炼干部作风、铸强农村战斗堡垒;发挥政治优势,推动资源下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按地域定风貌,北部“草原风”、南部“黄土情”,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现代规划理念与乡景乡愁结合;专家意见与乡贤意见结合;设计思路与农民意愿结合。现已完成200个村规划,做到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坚持“生态优先、融合发展”的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立足生态底子布局项目,依托绿色优势联农带农;以建设和美乡村为平台,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由分治向统筹转变;以农文旅协同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田园也是大矿富矿。

坚持“农民主体、共建共享”的原则。调整优化农村主体参与、监督主体组成、收益分配等制度机制,在决策、规划、执行各个阶段政民互动,使建设内容更符合实际,建设成果更可感可及。

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原则。按“点上精细精致、线上出彩出新、面上有序有质、整体宜居宜业”的要求,在政策设计、制度供给、项目安排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一年接着一年干,避免一阵风,形成常态化,推动农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二、聚焦“五好目标”抓推进

聚焦人居环境好。深化“三大革命”,厕所,鼓励进院,所需资金探索自建后补;污水,控源截污,综合施治;垃圾,探索资源化利用,减少出村量。今年完成3000座户厕进院,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75%以上。实施两项提升,农房改造提升,按照建设标准5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2.5万元,已有1万多户参与;鼓励庭院功能提升,对产业设施和林果苗木等给予50%补贴,5000元封顶。对残垣断壁、庭院杂物和路障等清理,将资金切块到镇街,平均每户补贴1万元。建立一套机制,设立“群众自筹、财政匹配、集体提取”的环境管护金,群众每月按人1-2元,财政根据自筹的5倍配套。每村一个专班,实现每个角落、每块土地都有人管。

聚焦产业发展好。在“两个确保”基础上,坚持战略指引、改革盘活、龙头带动、三产融合的思路,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战略指引,就是围绕全市136发展战略,绘制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详细图谱,指引农村“宜景则景、宜工则工、宜粮则粮”,谋划产业、服务大局,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生动局面。改革盘活,就是从“三变”切入,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李家畔村从种植业入手,把村集体经济做到百万以上,打造成旱作节水农业的典范。秘诀就在于“三变”改革做得好,“千村光伏”中的2个电站覆盖100个村就是对“三变”改革的升华。龙头带动,招大引强,推广四卜树、纳林采当、石角塔等村模式,做足品种、品质、品牌文章。深化村企结对“龙华模式”,有针对性探索非煤企业与农村结对,让更多现代生产要素流入农村。三产融合,在农业内部、企业内部融合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农文旅模式,总结完善尔林兔模式,打造20个采摘基地,建设黄河枣园主题公园,提高群众从社会生产关系网中获取资源的能力。预计年底66个示范村的村集体收益在50万元以上。

聚焦基础设施好。坚持城乡一体,分类统筹,建管并重的思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就是接续推进以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完成农村道路互联互通项目54公里,自然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示范村基本实现5G信号全覆盖。分类统筹,精准识别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的差别,明确供给顺序,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整治农村公路安全隐患1003处,创建“农村四好公路”90公里,完成31个抗旱应急水利工程,建成3个数字乡村。建管并重,总结探索既有经验,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五有”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实现示范村全覆盖。

聚焦服务群众好。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今年,实施9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提升项目;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建成1个中心卫生院;提供就业岗位3257个;对经济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20个幸福互助院,建设2个标准化养老院。

聚焦治理能力好。实施“三向联动”,即党建引领带动,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确保每个村都有领头干部能把村里的事情扛起来,每一个农民都能把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过程变成自我教育的过程,66个示范村全部创建为一类村。文明乡风驱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细化实化村规民约,解决好外嫁女分红、土地纠纷、村矿矛盾等突出问题。平安建设推动,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总结推广温路家村既应景又接地气的“柳树下议事”。

三、坚持“五一举措”强保障

“一把手”主抓。党政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三级书记主抓实抓,分管领导分头抓,专班跟进,市镇村联动,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一张图”施工。按月列出任务图表,7月看投资,8月看形象进度;9月开现场推进会;10月对当年创建任务过筛子;11月底争取完成年度任务,同时启动明年盘子谋划。

“一体化”保障。聘请76名村集体经济发展“顾问”,培养高素质农民200人。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预留不超过5%的机动指标,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1219宗,保障重点产业用地。规范集体“三资”管理,用好政策资金、投有效的钱,办最多的事,财政列出400万元奖金,对优秀、良好等次分别奖励50万、30万,后续项目安排与之前工作成效挂钩。

“一链式”服务。农口单位干部全部下沉田间地头,机关干部抓政策落实和包点示范;事业单位和站所人员抓技术服务。体制机制问题直报改革办研究方案,特殊问题“一事一议”。同时,档案馆指导建立和美乡村建设专业档案;党校开设专题培训课程;社会工作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打通城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下乡服务通道。

“一把尺”问效。每月红黑榜通报,季度点评,年底考核。干得好的干部向市委推荐褒奖,完不成任务的,及时调整或问责,严明奖惩,亮明导向。(神木市农业农村局)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链条减损 “粮袋子”扎牢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