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辽宁昌图县——

全链条减损 “粮袋子”扎牢

本报记者 刘佳华    2024-10-09 08:46:54    人民日报

一吞一吐,一根根玉米“摇身一变”——饱满的玉米粒留在了机器里,玉米棒和碎叶则被“吐”了出来。

“收割、脱粒同步完成,别提多省事儿了!”指着正在田间作业的玉米籽粒直收机,李忠华连声称赞。

李忠华是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前些年,他没少为玉米收割犯愁。“以前的普通摘穗机,收割时很容易‘漏棒’。收割后,玉米棒堆放着还容易霉变,损失也不小。”李忠华话锋一转,“现在用的这种籽粒直收机,比普通摘穗机减损2‰左右,我们合作社先后买了4台。”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昌图下大气力强化全链条节粮减损,努力堵住粮食生产各环节的损耗漏洞,把“粮袋子”扎得更牢。

在昌图一处粮库,翻板机缓缓升起,使满载玉米粒的货车车厢倾斜到与地面呈约30度的位置。打开车厢挡板,玉米粒汇成金色“瀑布”,“哗哗”流入地坑,再被防破碎提升机运入烘干塔,最终通过管道存入成品仓。

“过去,得先把玉米放在地上晾晒,再用铲车收集,这个过程中会因挤压造成很多籽粒破碎。现在从烘干到储存都在设备内部运行,效率高、损耗小!”粮库负责人有着30多年的储粮经验,见证了储粮技术的进步,“去年,我们安装了新型烘干塔,粮食破碎率更低、烘干能力更强。”

建设配备通风、测湿等设备的标准粮仓,运粮时采用防潮、防虫的包装材料……近年来,昌图77家粮库围绕收、储、运等环节,着力提升储粮水平、减少粮食损耗。

“仅在收、储、运等环节下功夫,还远远不够。”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军列举当地的好做法:源头把控,优选防倒伏、少病害的品种;精细管理,确保垄间距一致,便于农机精准收割;未雨绸缪,根据气象部门建议,生产作业时规避不利天气……

不仅如此,依托农业科技进步,昌图不断进行更多尝试。在中科农业(昌图)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移动式粮食烘干机正在接受测试。“这种烘干机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减少粮食从收割到烘干过程中的转运次数,进一步降低损耗。”公司董事长李英军对这款烘干机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抓好秋冬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上从严把控,粮食损耗降低了二三成!”在张军看来,“这样,我们的饭碗才能端得更稳”。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9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农民卖粮“最后一公里”更通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