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手机“巡田” AI种植 智能饲喂……

江西芦溪:智慧农业不断“上新”

2024-08-09 11:08:03    新华每日电讯

8月,在江西省芦溪县紫溪村的智慧农业园蔬菜基地,一列列蔬菜大棚整齐地“镶嵌”在田间。大棚内的辣椒、番茄长势喜人。

一大早,菜农杨卫春便来到基地采收辣椒。“蔬菜长得好,多亏大棚里的‘黑科技’。”杨卫春一边说着,一边按下大棚内的绿色按键,盖在棚顶的“棉被”徐徐收起。

“别小瞧这蔬菜大棚,它可‘智慧’了,装有全自动温控、湿控、水肥控等系统,能保证蔬菜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我只用一部手机,就能管理一片棚区。”杨卫春笑着说,自己这个“老把式”也变成了“新农人”。

紫溪村智慧农业园蔬菜基地有28个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近200亩。近年来,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为传统农业装上“数字大脑”,让农业生产更具智慧和效率,蔬菜品质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如今,借助数字物流,基地生产的蔬菜不仅销往周边城市,还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更远的地方。”杨卫春说。

以“智”提“质”,数字科技不仅可以赋能生产管理,让农业尽显“科技范儿”,还可以催生更多产业变革和发展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走进位于芦溪县的江西省葛溪正太禽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只见自动化设备一应俱全。鸡舍内安装上恒温、恒湿装备,喂料、清粪实行智能化管理。另一端的自动分拣线上,一枚枚鸡蛋经过清洗、杀菌、包装等程序后,销往全国各地。

“养鸡是一项技术活,在数字化赋能下,我们实现了养殖过程绿色化、精细化和智能化,降本又增效。”江西省葛溪正太禽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韩纯表示。

江西省葛溪正太禽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企业,现有生产基地560余亩,蛋鸡总存笼50万羽,年产优质鲜蛋9500余吨,年总产值超1亿元。

从一个家庭小农场,发展成为一家“互联网+产业链”模式的现代化农业企业,葛溪正太通过数字化转型,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企业先后荣获“江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省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等称号。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创新程度决定了发展高度。”韩纯说,“公司正努力构建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格局,高标准建设畜禽粪污无害化综合利用加工示范基地,年生产复合有机肥料10万余吨,独具特色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以“质”致“远”,在芦溪县,像葛溪正太这样聚焦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交融共生的企业越来越多、渐成气候。

手机“巡田”、AI种植、智能饲喂、链式服务……芦溪县智慧农业不断“上新”,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种子播撒广袤田野,不仅让“老把式”变“新农人”,也让农业这个传统产业向“新”而行,培育出新质生产力。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熊家林)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稻蟹共生 一田双收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