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8日,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水利部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不断夯实粮食安全的水利根基。“十四五”期间,安排中央资金达2000亿元,对2500多处大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造,不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我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年前增加了8700多万亩,相当于8个都江堰灌区,总体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在灌溉面积上生产了我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2%,也是节水潜力所在。水利部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地,强化取水许可,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大力推动灌区节水改造,推动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6,年节水能力比10年前提高约300亿立方米。
同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水利部等部门联合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目前全国改革面积达9亿多亩。水利部在改革的基础上深入推进,2023年启动了第一批21个试点,2024年启动了第二批试点,对地面灌溉、高扬程的抽黄灌溉、地下水灌溉,种植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不同类型的灌区提出不同的政策供给体系,通过两手发力来落实资金,除了中央资金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债券、银行信贷来投资,用于灌区现代化建设。2023年,21个试点吸纳了72亿元的资金投入,其中金融和社会资本占80%,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此外,选择49个灌区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通过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灌溉更加精准、高效,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今年春灌供水周期明显缩短,灌溉效率总体提升10%以上。
下一步,水利部将建设改造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继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锐)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