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江西南昌县,智慧农场平台监测分析作物长势

稻田里安上5G传感器

本报记者 王 丹    2024-06-10 09:06:00    人民日报

根据智慧农场平台监测信息,范鹏到谌火根的田里操作无人机施肥。
史港泽摄(人民视觉)
 

芒种前后几场雨,禾苗喝饱了水。鄱阳湖畔,稻田青翠。

戴上麦秸帽,套上胶鞋,谌火根骑上摩托车去巡田。

谌火根是江西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的种植大户,今年承包了500多亩地,其中300亩早稻正处于拔节期,近百亩稻油轮作田处于分蘖期——都处在夏季田管的关键期。

摩托车开到机耕道,谌火根把车熄火。田边,立着一根挂着多个传感器的杆子。他抬手指了指:“瞧见没,这‘智慧杆’可是高科技‘稻草人’,给我看着田呢。”

56岁的谌火根,祖祖辈辈种田。几年前,他听说离家不远的蒋巷镇要搞智慧农业:田里安上5G传感器,风力、光照、水分、温度这些信息,智慧农场平台都能监测。详细了解智慧农业的情况后,谌火根动了心,一口气就承包了400亩地,成为大田农社的第一位种植大户。

“平台监测到最近田里水分偏多,请先巡田,该排水排水,该追肥追肥。”发出指令的是大田农社副总经理、智慧农场平台负责人李科明。

在农社数字农业运营中心,电子屏显示,田地被分为一个个单元。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每个地块作物长势如何,是否需要追加农药、肥料,都可作出判断。

智慧农场平台一头连着种植户,一头对接专业服务队。平台管理人发出指令,种植户现场确认后,再联系服务队到田间操作。

踩进田里,谌火根试了试松软,“近来雨水多,这块田属于拔节期,还需排水”。

站起身,他四处张望,只见远处田块微微泛黄,近处却绿油油的。“那块是得追肥!”谌火根拨出电话,“小范,来地里加点肥吧。”

不一会儿,1994年出生的飞防队队长范鹏开着皮卡载着无人机来了。倏地一下,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青青禾苗被风卷出一个旋涡,肥料被均匀地喷洒到叶片上。“无人机向叶面喷施水溶肥,不光节约人力,还容易吸收,实现化肥减量增效。”谌火根介绍。

拿起棍子往禾苗上轻轻一拨,几只小飞虫飞了出来。“晚上,监测灯会搜集飞虫情况,到达一定程度就会传递指令。”谌火根说,这片田钻心虫、卷叶虫还不算多。

有了智慧农业,种田老把式用上了高科技。如今,大田农社20多人管着1.6万亩地。

夏管连夏种。谌火根说,他还承包了100多亩中稻田,过几天就要插秧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的效能有多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