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一位种粮大户的“未雨绸缪”

本报记者 徐 靖 李俊杰    2024-05-27 09:16:48    人民日报

粮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收割机在田中作业。
 
刚收获的小麦在装车。
以上图片均为陈若天摄(人民视觉)
 

5月26日傍晚6点多,大雨来了。

“还好听天气预报的,这几天加班加点,小麦抢收了大半。”在新建成的烘干和仓储基地里,看着陆续返回的收割机,张启峰庆幸地说。

张启峰,粮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镇桓店村有名的种粮大户,承包了1.2万亩地,其中近1万亩是小麦。为应对这场雨,他已忙碌多日。

25日还是个晴天。早晨7点,朝阳初上,风吹麦浪,十几台收割机排队下地割起了麦子。

“266出发了没有?”田边,张启峰手拿对讲机,一边喊着,一边指挥着不同的机械行进。

“麦收两怕,风吹雨打。天气预报说可能有雨,我们动作得抓紧点。”张启峰说,从24日开始,调来30台各种机械,每天12个小时不停,“本来今年麦收就早,这下又提前了几天。”

今年麦收为何早?

“干热风来得比往年要早一点。”趁休息的当口,张启峰跑到树荫下,“咕咚咕咚”灌上两大口水,一边擦汗,一边对记者说,“干热风这一来,很容易‘枯熟’造成减产,需要提前收。”

另外,就是雨情。“后期如果再遇上下雨,土地会变软,收割机容易下陷,而且小麦沾水后脱粒难,影响收割效率。”张启峰说。

原本,张启峰是没有这么大底气把小麦早收回来的。“正常收获小麦,为了减少水分留存,需要把握收割时机,让小麦自然风干。可一旦遇到大雨,就容易受损失。”张启峰说,想少受天气影响,提前收割,就必须进行人工烘干和仓储。入手一套专业设施投入大,他下不了决心;运到外地烘干和仓储,每吨小麦的成本又会增加约200元。所以小麦收割好后,张启峰往往选择直接销售,单价略低,但节省成本。

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去年黄淮地区罕见的强对流天气。“我们收得早,刚好躲过了坏天气。”张启峰说,“不能总靠运气,还是要建自己的烘干和仓储基地,这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去年9月,占地约12亩的烘干和仓储基地建起来了。“烘干设备满负荷运作,一天可以烘干500吨小麦,仓库可以储存6000—7000吨小麦。”张启峰说,“现在一天收的粮食当天是烘不完的,只能是尽最大努力。”

基地里,这边卡车卸粮,那边铲车已经开始搬粮。

金黄的麦粒蹦跳着进了烘干机,干燥之后滚滚而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0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坐着火车去插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