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河南内乡:蒲公英放飞致富梦 乡村振兴添动能

2024-04-16 12:56:46   

春风和煦暖,杨柳依依青。4月14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耳中伴随着大白鹅“嘎嘎”的叫声,沿着河水清清的带驹河畔,走进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眼前毛绒绒的“雪球”白茫茫一片,像是地上下了一层雪,煞是好看。

 

 

“这是已经成熟的蒲公英种子,今天就要收获了,看来产量还不错!”蒲公英种植基地负责人李贤,看着满地密密麻麻的蒲公英种子,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和激动。

据了解,蒲公英种植合作社2023年开始在子育村发展蒲公英种植,经过一年试种,首战告捷。今年在上年20亩试验基地的基础上,种植面积增至200亩。

“这得益于子育村丰富的水源。蒲公英生长季节长,需水量很大,带驹河为蒲公英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李贤表示,之所以选择这里做基地,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伴随着一阵“突突突”拖拉机的轰鸣声,一辆经过改装的蒲公英种子收割机下地了。收割机驶过去,毛绒绒的“雪球”被吸进了大口袋里,只留下了蒲公英的茎和叶子。

“每年的种子只在第一茬采收,一亩地能采收30多斤种子,因为要收的晚,长得较老,只能做药材,从第二茬开始,开始采收蒲公英15-20公分高的叶子,制成生态菜苗,用作蔬菜进行销售。”李贤介绍道。

 

 

蒲公英既是一味中药材,也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药食两用。李贤介绍,蒲公英作为蔬菜一年可采收5到6茬,能收获鲜菜叶4000-500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一元,每亩可收获4000-5000元;加上头茬的种子,每亩15公斤,每公斤100元,可收获1500元;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3年,第三年将根部挖出,作为药材出售,每亩可收200-250公斤,每公斤20元左右。三年平均下来,每亩每年收益大致在8000元左右。

蒲公英的发展为子育村的群众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浇水、除草、收割都需要人工,上年就有十几名工人经常劳动,为子育村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增加了群众收入。“今年种了200亩,需要的劳动力就更多了,本村的劳动力都不够用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伟感叹到。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蒲公英的种植为子育村乡村振兴工作找到了一个新的支点。2024年内乡县余关镇、岞曲镇、湍东镇已发展蒲公英种植400余亩,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不仅将蒲公英作为中药材、蔬菜,更要注重向饮料、茶品等方面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蒲公英种植、加工、销售三产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蒲公英的作用,也为农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更为乡村振兴增添一份力量。”谈及未来发展,南阳清泉蒲公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坤信心满怀。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河口治“草”记
下一篇:茫茫林海 满满粮仓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