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把我们村的蔬菜品牌做起来”

2024-03-15 11:08:29    农民日报

“赵书记,今年又有啥好政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都是跟咱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好政策,咱们一一道来……”

春风送暖,农事正忙,跟着春风一起暖人心的还有党的好政策。作为村上的包联干部,这天,青海省大通县长宁镇纪委书记赵海珍来到陈家庄村进行一号文件宣讲。

从群众家门口到田间地头,句句离不开产业,字字离不开增收。“下一步我们就得考虑把我们村的蔬菜品牌做起来,让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咱陈家庄产的菜。”“让农技进村,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你一言我一语中,陈家庄村的产业致富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陈忠金是大通忠金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陈家庄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经营下,村上的500多亩土地被打理得有声有色。“走,跟我去育苗棚里看一看,前几天我们刚种完甘蓝、西芹、红笋等菜苗。”记者跟随陈忠金穿过一条干净整洁的巷道来到育苗大棚。

育苗基地上田垄交错,大棚排列整齐。刚进基地就看到村民陈有军一家人正在搭棚。“这是今年搭的新棚,过两天就下种了,主要育苗甘蓝、红笋等蔬菜,咱自己育苗,种着放心成本还低。”“今年我们三兄弟流转了15亩土地,专门种蔬菜,按去年的收入算,一亩地能收4000多元,农闲时还能外出打工,现在村民种菜的积极性可高了!”在一旁的村民陈仲元说。

陈忠金告诉记者,早在1983年,村里就开始种植蔬菜,然而因为品种单一、技术有限,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近年来,村上开始盘算扩规模、提产量的事儿。“以前菜品单一,只有甘蓝、菜瓜,现在我们通过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村里有500多亩土地,其中300多亩种植露天蔬菜,全村22个大棚专门用来育苗,村里有一半以上的人从事蔬菜种植。”谈到2023年的收成,陈忠金难掩兴奋:“去年全年,村蔬菜产值达到了150多万元,蔬菜主要销往省内各地和西安市场。”

“没出去培训以前,我以为种菜就是传统活,可出去学习后,我觉得这里面有大学问。”陈忠金告诉记者,2013年,自己参加了大通县农广校组织的农民培训,拿到了中职证书。2015年,自己大胆尝试成立了合作社,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蔬菜。近年来,自己还跟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习,到山东、四川、浙江等地专门学习蔬菜种植以及经营管理。

“种了蔬菜,我才知道单一种植模式不可持续。下一步,我们想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形式流转全村的土地,由专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解放劳动力,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的路子。”陈忠金说,“只有让老百姓能挣到钱,鼓起钱袋子,老百姓才会信任咱,只要勤快点、不怕累,咱的日子就会越来越有奔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下一篇:广西三江:茶韵飘香促振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