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河北涉县强化旱作石堰梯田保护——

美了太行 富了山村

本报记者 史自强    2024-03-01 11:28:59    人民日报

春日里,千层万叠的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宛若一幅令人惊艳的田园画,惹人心醉。

群山环绕的涉县王金庄村,村民王社玉正往梯田里备肥。“备的都是天然有机肥,犁地时再撒。别看这块地只有1亩,去年收了500多斤谷子。希望今年又能是个丰收年。”

王金庄片区是涉县梯田的核心区,面积达1.2万亩。63岁的王金庄村村民王林定说:“村里人祖祖辈辈修梯田,一锹一锹地挖,我们是吃梯田粮长大的。”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在全国梯田中别具一格。数百年来,当地百姓凿石垒堰、覆土造田,创造了独特的山地雨养农业系统。2022年5月,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春耕前,深入梯田查看土壤情况,已成为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海飞和同事们的惯例。“了解土壤状况,才能知道这块地更适合种植什么,把梯田种植好、保护好、传承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总面积约4.15万亩。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加,“谁来种地、谁来传承”问题逐渐凸显。通过摸清地块位置、面积大小、土壤条件,以及各农户人员构成、年龄分布、劳动力情况等,县农业农村部门推出了“梯田耕作与托管计划”。

“我们推动在王金庄村建立村合作社,对弃耕田统一耕种经营,并负责梯田的养护、作物的管理等,去年已复垦弃耕地200余亩;同时,针对家中劳动力不足的农户,合作社还可托管,帮助其犁地,去年已托管土地300亩。”王海飞说。

涉县梯田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品种。“每一个老品种,不仅仅是一份种质资源,更是农耕技术、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某个品种消失了,相关的文化习俗也就中断了。”王海飞说。

为保护好梯田的种质资源,涉县旱作梯田保护与利用协会于2017年成立。协会与农业农村部门在王金庄片区共同开辟出200亩老品种种植繁育示范基地。

“你看,这个白眉豆,是涉县梯田的老品种,一度几乎没有农民种植了。后经多方打听、找寻,才从当地禅房村找到了一份种质资源,协会成员试验种植,去年才成功收获。”王海飞介绍,如今已保存下171种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涵盖26科57属77种,很好地保护了梯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在当地的精心保护下,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正变得生机勃发。丰收的小米、玉米、大豆、黑枣、花椒、核桃等为乡村全面振兴蓄积了产业动力,涉县正积极谋划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和梯田农产品区域品牌。

涉县西坡村的6户村民依托梯田资源,成立了青阳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供、销一体化服务,2023年共销售花椒31.25万斤、黑枣25.16万斤,社员由6户发展到200多户,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658户增收致富。

“目前,我们完成了梯田旅游观光路路基工程,确定了旱作梯田博物馆地址,梯田农产品得到有机转换认证,建成的中国农业大学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科技小院全面开始工作……”王海飞说,接下来将继续努力,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1日   第 18 版)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百万农机闹春耕
下一篇:泸州:备耕“打新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