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花灯村”里制灯忙

2024-01-31 18:28:08    农民日报

年关将至,素有“花灯艺术之乡”美誉的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杜良乡马店村异常热闹。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忙着赶制来自全国各地的花灯订单。

焊接骨架、装饰灯串、裱糊彩布……近日,在马店村一彩灯制作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数十名工人分工有序、干劲十足,一派繁忙景象。在焊接区,只见能工巧匠们全神贯注地工作,电光石火之间,龙、牛、马等生肖花灯骨架雏形初现;在加工区,负责装裱的女工动作娴熟地将裁好的彩色绸布糊在花灯骨架上,让花灯更趋活灵活现。

今年58岁的王秀玲来自隔壁村,见到她时,她正裱糊花灯彩布。“制作花灯是个细致活儿,为了做好细节、做到神态逼真,丝毫马虎不得。”王秀玲说,“我在马店村干五六年了,往年春节前后,都要忙上两个多月。今年订单特别多,估计又要忙到元宵节了。”谈及收入,她显得很知足,“一天收入100多元,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在家门口就把过年置办年货的开支、给小孩的压岁钱挣到了。”

马店村是远近闻名的“花灯村”,全村彩灯制作公司40余家。马店村花灯产业近年来异军突起,应归功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初,马店村走出的非遗传承人陈小山在开封做手扎灯笼和彩灯,逐渐做出了名堂,并带动了不少本村人从事花灯制作。一批头脑活泛的年轻人跟着陈小山学到手艺后,返乡注册公司单干,花灯制作产业就这样在马店村迅速兴起。马店村制作的花灯设计独特、花样繁多、做工精细,成了各地公园、展馆增添年味的“抢手货”。

马店村花灯在“出圈”的同时,也鼓起了周边村民的腰包。每逢春节临近,马店村及周边村在外地安装花灯的工人有上千人,在村里赶制花灯的有几百人,在附近村建花灯厂的有十多户,年产值上亿元,花灯制作真正成了当地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跑运输的、搞电焊的、做设计的、进行安装调试的,一到年关,全村找不到一个闲人。”马店村党支部书记李树清说,“在我们马店村,持证上岗的电焊工有上千人,给花灯糊布的留守妇女有2000人,女工一天工资120元,电焊工最低一天到手300元,好的技术工一天能挣600至1000元。”

村头巷尾,一辆辆满载花灯半成品的大卡车整装待发。到达目的地后,工人们便现场安装花灯。借助网络订单交易的便捷优势,马店村的花灯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卖到了越南、缅甸、罗马尼亚等国家。目前,马店村“两委”计划建设一个花灯制作产业园,引导花灯制作产业集聚发展,让马店村的花灯品牌越做越大、越擦越亮。(焦宇炜 赵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赛事经济激发乡村活力
下一篇:小莲雾种出红火“致富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