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陈宅藤羹”蒸出好日子

2024-01-24 16:15:43    农民日报

舀一勺乳白色的米浆倒入圆形藤编中,摇晃均匀,放入蒸锅。大约一分钟后,开锅取出藤编,用筷子在边沿划一圈,手起手落,一层薄薄的藤羹就剥落下来了。

藤羹是浙江省诸暨市的传统特色美食,在山区陈宅镇尤为多见,因其米香味浓郁,口感绵软有嚼劲,深受当地人欢迎。藤羹蒸出来后,既可以用白嫩的面皮裹上咸菜豆腐馅直接食用,也可晾干后切丝、盘团,随时煮成一碗香喷喷的藤羹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做好这道传统美食,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拓宽富民增收渠道,陈宅镇推出多项措施,制定统一标准,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引导鼓励规模化加工、规范化生产、市场化发展,全力打造“一乡一品”。

在镇政府统一规划和大力推动下,石壁湖村经济合作社于2023年3月成立强村公司,投资建起藤羹作坊,一边发展规模化生产加工,一边与本村及周边藤羹加工户建立合作关系,统一制作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对外销售。

“目前作坊每天加工藤羹大约1000斤,多的时候能有1500斤。”石壁湖村党总支书记蔡如良说,作坊建立后,不仅解决了数十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还通过市场开发,带动了周边众多加工户的销售。

陈宅社区居民赵菊红从四五年前开始加工藤羹。在全镇产业打造的带动下,她的“家庭厂房”在卫生、设备和布局方面都走向规范化,加工工艺也得到进一步改进。赵菊红说,她家现在每天制作藤羹大概60斤,一部分自己零售出去,一部分会由石壁湖村藤羹作坊收购,“几乎一做出来就卖出去了,价格也从几年前的一斤八九元涨到十一二元。”

巽迪陈村村民祝珠花从事藤羹制作已有十多年,这两年扩大了规模,更换了包装,增加了收入,“靠着藤羹,今年,我在老宅基地上还建起了新房子。”

陈宅镇党委委员陈家骏介绍,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陈宅镇还在诸暨市区设置“陈宅味道”农副产品展厅,充分发挥年轻干部的力量,自导、自拍、自演录制藤羹制作过程,借助电商平台提升地方美食知名度,拓宽线上销售渠道。目前全镇从事藤羹制作的农户有3000多户,规模化加工户已发展到几十家,蒸藤羹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陈宅镇镇长王鲁佳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全镇藤羹生产加工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打造地方品牌,打开传统美食销路,把“陈宅藤羹”创出品牌、做成富民产业。(方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激发乡村消费新需求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新认定4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