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的葡萄种植户正忙着修剪枝蔓。“要想种植出优质高产的葡萄,冬季管护至关重要,做好修剪、清园、冻害应对、水肥管理等,才能保障来年葡萄的品质和产量。”老贺家庭农场主贺明伍感叹道。作为当地葡萄协会的负责人,他种植的葡萄水平首屈一指,倾心打造的“鲜来鲜得”品牌已成为大圩精品葡萄的典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咱们基层乡镇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年,镇里的变化可大了。”贺明伍陪记者边走边聊。
走进镇里一处数字化种植工厂,只见采用无土立体式吊挂方式栽培的樱桃番茄形成了一道道彩色幕墙。“按照高标准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化玻璃温室及种植配套,用工业化、智慧化、数字化的手段做农业,生产出来的鲜食番茄一斤可以卖到20元。”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立民介绍,大棚主体是智能数字化玻璃温室,顶部和四周均采用了漫散射玻璃,可以让阳光均匀地照在每一棵植株上,同时棚内配套了数字化种植工厂设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正压通风系统、标准化椰糠无土栽培技术、蔬菜诊断跟踪施肥机等,可以通过全自动化设施来实现科学管理与精准种植。
“通过数字智能农业设施,种植工厂做到了四季有果实。”大圩镇党委书记陈先法介绍,为了引导大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去年重点引入了这家现代农业科技企业。为了帮助企业顺利投产,大圩镇全力协调开通了镇里的第一条燃气管道,保证了大棚的室内温度。
看到偌大的大棚内只有几个分拣工人,贺明伍连连称赞,表示葡萄园未来也要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再加大投入,真正把人解放出来。
“早些年,咱们农民的回迁小区就叫‘金葡萄家园’。这个名字能体现鲜明的产业特性,也很朗朗上口。大伙儿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区的命名也要与时俱进。几个月前,镇政府开始为即将回迁的新小区征名。经过走访征集、线上投票等,最终将小区定名为‘圩美苑’。您听听,这是寄托了老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呀!”贺明伍指着不远处一排排时尚、气派的新楼房说。农民不仅住进了新楼房,还享受到数字化的贴心管理。数字化大共治中心的电子大屏“嘟嘟”发出报警:“金葡萄家园B区4幢401室沈业昌老人家中的卫生间、冰箱等处门磁开关显示24小时未开启,请工作人员核实。”工作人员接警后立即派出网格员上门核查。原来老人被子女接到城里暂住,警报当即解除。大圩镇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自动收集全区孤寡独居老人的用电、门磁开关等数据,结合老人生活习惯和规律,利用智能技术推断老人生活异常情况自动发出预警。
在大共治中心,全镇内的水域、葡萄园、小区、重点路段等实时情况通过摄像头在电子屏幕上一目了然。该中心制定了创建问题办理工作规范,建立健全了问题接收、流转、处置、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随着农民集中居住,社区治理方面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属地管理更有效,便将服务管理下沉到社区和居民楼幢。其次,通过数字化管理提高效能、精简人员。”陈先法打开手机上的圩美热线App现场演示起来,“昨天有居民反映村里某处角落有乱倒垃圾现象,同时拍了照片传到群里。工作人员到现场处理完毕会在群里反馈给投诉人。这样,每一位居民都可以加入大圩镇的日常社会员管理中。对于参与次数多、贡献大的老百姓,我们还给予积分奖励。”大圩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行“四事四权”工作法,首创“和美堂屋”,在家门口为居民调解纠纷,建立道德档案,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评评理”“知荣辱”。
从传统农业乡镇向数字农业乡镇转型,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葡萄小镇”正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大圩镇将磨滩村打造成为匠心独具的“圩美·磨滩”民宿、绿荫环抱的田园、清澈见底的水道……举目望去皆是景。每逢节假日,这里便成为合肥市民近郊游玩的首选地,精品民宿一房难求;隔壁的沈福村正在紧锣密鼓建设打造文化创意村落,建成后将集“福文化”、直播电商、网红经济一体化发展,满足消费者吃住行游娱购需求。随着安徽省加快建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今的大圩镇正依托葡萄产业,延长经济链,通过推广瓜果采摘,发展休闲观光、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集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