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河北海兴县

非遗人才推动传统技艺焕发光彩

2024-01-05 15:39:37    农民日报

“这句应该这样唱,这个招式应该这样做!”近日,河北省海兴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锣剧传承人郭兰芳的文化名家工作室里锣鼓阵阵,她带领“第七代弟子”正在为几名中小学生传授演技和唱法。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盘活本土非遗资源为契机,搭建“非遗+”平台,加强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民间非遗文化能人发掘和培育,推动传统文化重焕生机、代代相传。目前,该县拥有各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7个,省市级非遗传承人15名,文化名家工作室4家,县认定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工坊2个。

为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名师效应,鼓励非遗传承人带徒传艺,该县依托“暑期非遗培训班”、非遗文化培训班、综合文化站等载体全方位培育人才,先后举办线上展示活动12次,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乡村、非遗进社区等活动50余次,南锣剧、西路梆子惠民演出12次,暑期校外非遗公益活动3期,营造非遗文化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惠及学生及非物质遗产爱好者5000余人。

同时,培育打造传统盒子灯、泥塑、剪纸、马绊草编、根雕、火烙葫芦等40余项传统民间匠心艺术,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截至目前,海兴县申请火烙葫芦台灯专利1项并注册商标,马绊草编制成精美产品远销海外,让来源于群众的传统技艺发出文化之光。

下一步,海兴县将持续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培训、惠民下乡演出等活动,大力宣传当地优秀文化,培育爱非遗、懂非遗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项目保护传承人才队伍,推动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史得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汇聚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才底气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