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如何通过碳交易,推动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难题?近日,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与北京绿色交易所、宁波产权交易中心等联合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无废低碳产品认证发布及碳减排量交易发布会,两笔无废低碳产品(再生砖制品和再生骨料)碳减排量交易完成签约。这意味着,今后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后变成砖和骨料,不仅可以再利用,实现的碳减排量还能卖钱。“这是全国首例建筑垃圾资源化且实现碳减排量交易的案例。”北京绿色交易所项目负责人鲁亚霜说。
建筑垃圾碳交易是基于市场机制健全环境治理体系的积极探索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固体废物中近九成为建筑垃圾,宁波每年产生建筑垃圾上亿吨。由于市场价值低、产品缺乏多样性、再生产品市场出路有限等原因,回收企业积极性不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不足10%。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这是全国难题。”宁波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负责人唐文彪说,探索市场机制破解难题,势在必行。
在发布会上,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发布《产品碳足迹种类规则 装修垃圾再生骨料》和《无废低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 再生砖》标准,为垃圾分类、循环经济等行业提供规范化和指引性参考。依据上述标准,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和再生砖制品开展产品碳足迹和无废低碳产品认证: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每生产1立方米的再生砖制品,减少固体废弃物482千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173.45千克。
此次交易,“卖方”是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买方”是得力集团和中国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其中,得力集团购入100吨碳减排量,用于生产“零碳笔”。中国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购买碳减排量用于碳领域保险产品创新。
“通过碳交易,在再生产品基础上,企业再添一笔收益,干劲更足了。”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鲸航介绍,作为回收企业,公司将建筑垃圾处理成再生砖和再生骨料,北京绿交所、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对这一处理过程进行碳足迹、碳减排量认证。然后,再依托宁波产权交易中心的碳普惠交易平台,把认证来的碳减排量进行市场交易。
按照当日发布的有关再生砖和再生骨料低碳产品认证标准,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再生砖,预计总计减少固废10238吨,获得3678吨碳减排量,相当于4900亩造林项目的年碳汇量。
未来,符合规定的建筑垃圾回收企业,在经第三方机构认证后,均可在宁波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上进行碳普惠交易。“两笔交易完成签约,既是基于市场机制通过碳交易健全市场化环境治理体系的探索,也为其他城市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供了新路径。”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总工彭应登说。
全国碳市场体系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助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今年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北京启动。专家介绍,自愿碳市场交易的产品是“核证自愿减排量”——经营主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自愿开发和实施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减排项目,这些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过第三方机构量化核证后,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可在市场上销售获得收益。
各类经营主体踊跃参与,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024年10月,已经公示减排项目44个,按目前已经公示的项目计算,预计每年可产生核证自愿减排量1137万余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说。
专家介绍,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在发电企业开展,按计划将逐步覆盖其他重点排放行业,但仍有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行业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减排经济收益。启动自愿碳市场,有利于统筹全国碳资源,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根据有关规定,每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年度应清缴配额量的5%。“两个市场通过碳抵消机制互补衔接,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市场体系,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助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夏应显说。
夏应显介绍,生态环境部首批发布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并组织编制煤矿瓦斯利用和隧道照明节能方法学,支持甲烷利用、交通节能等领域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针对项目业主、审定核查机构等不同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常态化开展方法学公开遴选和评估,适时更新方法学的适用条件、减排量核算方法和额外性论证方式,扩大市场支持领域;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监管机制,提升数据质量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夏应显表示。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