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从新年贺词看中国信心

2024-12-30 10:13:22    人民日报客户端

 

自信才能自强。

2014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四年新年贺词,豪迈宣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已经创造了无数辉煌。我坚信,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

时隔10年,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深刻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新年贺词中一以贯之的“中国信心”,源于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改革——

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用“中国之治”赢得“中国信心”

“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里,“改革”与“信心”紧密联结在一起。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到实现全面小康……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习近平总书记一语千钧。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用“中国之治”赢得“中国信心”。

人民——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一切为了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信心源自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一切依靠人民——

“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深情点赞。

信心根植人民。总书记感慨系之:“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焕发出空前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

2022年10月,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文明——

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中国信心”的基础无比坚实

“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新年贺词的字里行间,习近平主席将目光投向历史的纵深处。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浩荡向前。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中国信心”的基础无比坚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奋勇前行,总书记的话语鼓舞人心:“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策划:田俊荣、张 毅、杨学博、姜 赟

统筹:李 翔、梁昌杰、朱 利、周 贺

文字:张 璁

视频:王 妍

海报:李 鉴、毛 然

编辑:邝西曦、闫俏秀

校对:马 原、吴 玥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民日报5篇“和音”评论,解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文化基因
下一篇:碳交易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