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开放的中国,世界的机遇:中国进出口贸易博览会举办史

关禾    2024-11-06 11:30:09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博古知今工作室

继9月落下帷幕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之后,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在近期成功举办。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如约而至。

回望历史,中国踏上改革开放之路,在这条伟大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创造了改变人类历史的发展奇迹。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对外开放,始终是指引中国在时代发展大潮中稳健前行的航向标。在中国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外开放行动中,各类进出口贸易博览会成为中国为世界带来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的舞台和枢纽:商品、企业、资源在此处汇聚,出口和进口、贸易与消费的衔接在此处畅通,这里是世界各国利益的交集点,目的是以开放、合作、共赢的胸怀共谋发展。

一部新中国进出口贸易博览会的发展史,是新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的生动缩影,更深刻验证了“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深刻内涵和宏阔境界。

为世界贡献复苏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国力有限,进出口贸易乃至商品推介和展出,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20世纪50年代西方对华严厉的“封锁”和“禁运”,新中国迫切需要新的贸易平台以拓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商贸往来。抗美援朝战争后,中国遭受的封锁和禁运加剧,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进出口贸易博览会,成为中国寻求官方贸易之外的半官方和民间贸易的途径。作为商品推介和贸易促进的重要平台,博览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追溯历史,1851年英国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标志着现代会展业的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展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得大型综合经济贸易博览会逐渐被专业性展览会所取代。

贸易博览会以其市场性和展示性特征,在汇聚商客、提供市场信息、促进对外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展示和普及新技术,加速技术传播与应用,还能创造新需求,显示行业前景与经济趋势。同时,博览会对东道国的综合开发效应也不容忽视,它能够促进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整体发展。

作为“开路先锋”,新中国的第一个国际贸易博览会,应该选址在哪里?

自古以来,广州商贸繁华,是中国重要的外贸中心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在唐代,广州是官方最早设立市舶使司的港口城市;明后期的“广州交易会”见证了东南亚各国和印度客商与中国的朝贡贸易;清中叶“一口通商”体制下,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国唯一的官方特许海外贸易经营机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51年至1956年,广东省外贸系统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数次成功举办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积累了举办大型商品交易会的丰富经验。

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贸部和广东省共同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名义举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1956年11月10日,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开幕,展出了我国重工业、轻工业、手工艺的新产品和名贵的土特产品等。这次展览会也成为日后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预演”。

中国物产丰富,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外国客商采购中国各地商品往往来回奔波。广交会广泛邀请世界各地商人“当面洽谈,看样成交”,采取时间集中、出口商品集中、国内外贸易企业集中、邀请外商集中、各种经贸方式集中的做法,大大节省了买卖双方的时间和差旅费用开支,缩短了买卖双方的距离。

1957年3月4日,外贸部正式下发文件,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落户广州,称为“广交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展览会,也是中国独立开展的第一次集中性大型外贸活动,对扩大对资出口贸易,推销新、小商品,帮助出口计划的完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秋天,第二期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举行,由此,广交会形成了每年春秋两期的传统,并延续至今。

原名“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广交会,于2007年正式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这一字之差,见证了广交会从最初的单向出口交易平台转化为进出口双向平台,也表明了中国从“走出去”转化为“引进来”、从“卖全球”转化为“买全球”的决心,为日后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埋下伏笔。

从“入世”到“进博”

自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那一刻起,中国经济便开启了全球化的新篇章。这一历史性的“入世”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规则制定的有利位置,也为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

2017年,从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举办“进博会”,到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总体方案》,这是20多年前世贸组织会议上入世落槌时的回响,更是东方之约,中国之诺。

国际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大航海时代,当时外贸成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极为重视出口,通过贸易保护、出口补贴等手段来扩大出口。可以说,国际贸易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出口史。出口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外汇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进博会举办之前,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前所未有的。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打破了国际贸易注重出口这一传统,更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并取得显著成效。进博会成为中国外贸再平衡的重要一环,体现了中国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主动和其他国家利益融合的实际行动,也彰显了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促进贸易平衡的决心。

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进博会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畅通国内大循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供给和生产端,进博会引进先进技术、中间投入品,促成贸易投资对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

在需求和消费端,进博会展出的优质展品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进博会上的“爆款”展品,如日本麒麟的电子减盐餐具,斯里兰卡的茶叶、珠宝、椰子油,南非牛油果,还有3D打印空气棉服,空中出租车,糖尿病口服液,月球探测车,免充气轮胎……这些进口展品的受欢迎程度,显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也证明了中国的市场,就是世界的机遇。

有人曾评价,如果说广交会是一扇窗,那么进博会就是一道中国加速拥抱世界的门。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和窗口,还为全球企业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金色大门。

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

国际贸易,是一道能产生奇迹的数学题,有着“1+1>2”的多赢效果。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发展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中国制造”的标签遍布全球;在某些国家不断竖起贸易壁垒的当下,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优质商品与服务,促进国内外市场对接,主动为世界经济复苏和长远发展贡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举办的各种进出口贸易博览会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1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华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客商最多、辐射面最广、成交额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经贸盛会。华交会主打服装、家用纺织品、装饰礼品、日用消费品等专业展区,致力于倡导并推动华东区域贸易平衡,以推进服务贸易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自1999年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在深圳举办,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高交会集成果交易、产品展示、高层论坛、项目招商、合作交流于一体,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高交会不仅展示了中国高新技术的成果,还促进了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

由商务部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至今已举办了21届。博览会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企业分享自贸区建设成果,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十国区域合作的重要展会。

2002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义博会)成为商务部举办的继“广交会”“华交会”后的第三大展会,这是一个在小商品基础上发展科技产品的国际贸易博览会。

2015年3月,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政府白皮书,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全国重点展会之一。

这些博览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不同领域的成就,也为全球企业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促进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这些平台,中国不断推动国内外市场的对接,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助推力,见证了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巨大转变。

习近平主席多次呼吁各国积极行动起来,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从广交会的60余年的历久弥新,到进博会连续7届的丰硕成果,这背后不仅反映了中国购买力的崛起与消费结构的升级,更体现了“出口”和“进口”外贸结构的平衡转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也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路人”,既做大了“蛋糕”,也分好了“蛋糕”。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中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扬正气、行大道、谋大同,与各国坚定同行,共度艰难时刻,共创发展机遇,书写更多精彩华章。

 

参考文献:

广东党史网:《从广交会的创办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战略调整》,2023年7月27日。

欧阳湘:《广交会的中国特色及体制创新的历史渊源与国情依据》,《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10期。

徐蒙:《从“入世”到“进博”:不变者谓何》,解放日报,2021年11月日。

苏庆义,王睿雅:《从历史和全球视野看进博会》,《世界知识》2018年第23期。

新华社:《万里写入胸怀间——记习近平主席三届进博会主旨演讲》,2020年11月10日。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古代张骞、郑和“严选”看我们身边的“进口”美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