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大江东|复旦博医团30年:奔赴山海,服务人民

姜泓冰    2024-11-04 09:07:09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社会实践全过程,融入对事业的追求中去。复旦上医博医团就是这千万师生中的杰出代表。一代代上医人在为人民服务中锤炼医学初心,在行走祖国大地上厚植家国情怀。”10月25日,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热情洋溢地说。

1994年诞生的这个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医团”),迄今足迹遍布23个省区市39个县77家医院,先后有1000多人次投身志愿服务,行程超35万公里,服务群众逾12万人次,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通过大型义诊、送医入户、科普宣教等方式,博医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最基层,送到群众家门口。

初心:了解社会、服务人群

“30年前,我们坐绿皮火车到了南昌,第二天坐汽车一路颠簸赶到宁冈县医院,整整花了两天时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徐松涛,回忆起第一次随博医团到井冈山参加医疗帮扶的情景。

“博士生需要接触基层、认识社会,了解哪些地方缺医少药,将来就能把科研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谈起成立博医团的初衷,参与发起的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刁承湘说。

1994年,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一批博士生首次组成博医团,在暑假期间前往老少边穷等医疗欠发达地区开展医疗志愿服务。起初成员仅10人左右,主要是大学各附属医院的特色科室博士生,同时邀请学科专家及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参与。“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很受群众欢迎,大家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深受教育。”刁承湘说。

从上海出发,博医团的成员们乘坐火车,行驶整整一夜,最终抵达江西安义。“当时吃住条件很艰苦,交通很不便,话也听不懂。”博医团指导教师陈苏华,1999年第一次带团时去了安义。她回忆说,义诊首日,来的病人不多,但随着口口相传,之后几天来的人越来越多。所有队员不停地问诊交流,到后来嗓子都哑了,却没有一个抱怨,“大家都觉得农村需要我们,很想为老百姓多做一点。”

山区群众对“大上海来的博士专家”的信任,让博医团成员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每次深入基层,都是对博士生专业技能和理想信念的双重考验。对组织者来说,只有最优秀的临床医学博士生才能加入,这也成了博医团坚持不变的选拔标准。

接力:永远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博医团30年接力奉献、不懈坚持,只为一个心愿: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在边陲,在山乡,在田间,在一次次义诊、讲座、交流中,博医团师生愈发坚定了医者的责任感使命感,也做到了教学相长,更多了解各地不同的疾病谱,也更深刻地读懂国情社情。

2020年暑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继明,曾多次参与博医团活动。在云南大理州永平县,为了帮助一名卧床20年的高位截瘫患者定制康复器械,他和同事细心诊断病情后,欣喜地告诉患者仍有实现一定生活自理的可能。“照顾儿子20年了。第一次看到他笑得这么开心。他笑了,我就看到希望了!”患者母亲的话,让高继明记忆犹新。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朱晓勇20年前曾加入博医团,去重庆垫江开展医疗服务。一家乡卫生院院子里晾晒的僵蚕令他印象深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中药的原始形态。当时他们用的很多药都采自附近的山上。这种落差促使我迫切地想在当地多看几个病人,和当地的医生多一些交流,把我们的经验知识传输给他们。”

“博医团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城乡医疗发展还不均衡,老百姓更高的医疗需求还得不到满足。我们还任重道远。”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主任王达辉说。在贵州剑河,得知一位股骨颈骨折患儿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王达辉专程赶到孩子家里,说服父母同意让孩子接受手术,又跟当地医院沟通免除了手术费用,最终避免了孩子落下残疾。

在贵州麻江,当时还是博士生志愿者、现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治医师的朱文卿接诊了一名角膜皮样瘤患儿。当时,患儿视力受损严重,病情危急。囿于当地医疗条件,朱文卿和团队立即与学校和附属医院联系,开辟绿色通道,协助患儿转诊到上海实施角膜移植术,让孩子重获光明。

铸魂:把“大思政课”放在广袤大地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见证巨变的同时,一批又一批博医团在绿水青山中挥洒青春和热血。

30年来,博医团送医下乡,走村入户,开展义诊、医疗讲座培训,助力当地学校完成健康扶贫,依托互联网医疗技术建立远程会诊、专家工作站,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今年,正逢成立30周年的博医团一口气派出11支队伍,分别奔赴新疆喀什、云南永平、四川北川、河南兰考、江西瑞金、广西百色、福建宁德、贵州剑河等地。

凭脚步丈量大地,用信念凝心铸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通过博医团不断创新探索医学实践育人模式,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上好“大思政课”。

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在博医团30周年纪念大会上表示,博医团全体队员30年间与祖国同向、与人民同行,提供医疗帮扶、对接健康中国、助力乡村振兴,一代代复旦上医人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正谊明道”的上医院训。服务人群、爱国奉献、大医精诚,正是复旦上医人的追求与品格。

博医团的事迹,连同上医先辈上世纪50年代远赴重庆创业、为西南地区人民医疗健康作贡献的“西迁精神”,上世纪60年代一批上医毕业生扎根黔东南山区为贫困群众解除病痛的“指点江山医疗队”事迹等,共同成为上医师生“为人群服务”的精神脉络,并烙上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鲜明印记。

中山医院2023级直博生韩丞治,在读本科时观看校园话剧《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后深受触动,等到博士入学后便立刻申请加入博医团。韩丞治和同学们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为群众提供科普宣讲、健康咨询和健康义诊等,今年暑期跟随队伍前往江西开展医疗志愿服务。他说:“在博医团,我无比具象化地感受到了上医‘为人群服务’精神的代代传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强国一代’的责任与使命。”

华山医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焦可馨加入博医团参加的第一次暑期活动,是到贵州剑河。在这片当年上医“指点江山医疗队”服务过的土地上,前辈学长的故事依然被百姓铭记:“没有器械时,他们用麦秆代替输尿管,用导尿管替代胃管……这些场景震撼了我,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初心。未来,我们一定要为人民健康福祉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总觉得自己没长大,是种什么心理?| 睡前聊一会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