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对目前高中、大专、本科、硕博等阶段的奖助学金政策进行大幅调整。
“这次提高学业奖学金资助标准,减轻了研究生的经济负担,让大家能更专注于学业和科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三的林同学说,除了给学生经济上的支持,政策调整传递出鼓励科研创新、重视人才的强烈信号。“虽然未来求学、择业还有很多挑战,但国家的政策让我相信,一个鼓励创新、重视人才的时代,会是我们最硬的‘背景’。”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锋亮说,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助、激励广大学子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对强化教育公平,以及“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等人才战略的实施,都是有力的推动。
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奖助学金标准
根据《通知》,对高等教育阶段奖助学金政策,有五项调整举措。
一是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提高奖励标准。从2024年起,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每年6万名增加到12万名,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
二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翻倍。从2024年起,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每年4.5万名增加到9万名,其中:硕士生由3.5万名增加到7万名,博士生由1万名增加到2万名。
三是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从2024年起,将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到6000元。
四是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将本专科生(含预科生,不含退役士兵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具体标准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500—5000元范围内自主确定,可以分为2—3档。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五是提高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支持标准。从2025年起,提高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中央财政支持标准,其中:硕士生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博士生由每生每年10000元提高到12000元。中央高校根据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因素,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奖励标准,可分档设定奖励标准,最高不超过硕士生每生每年20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30000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名额分配应向基础学科和国家急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向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倾斜,向学术型研究生倾斜。
对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有两项调整举措。
一是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将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200—35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二是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三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六盘山区等11个原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涉藏州县、新疆南疆四地州中职学校三年级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200—35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政策调整坚持“三个统筹考虑”。
一是统筹考虑服务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既大幅增加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提高奖学金奖励标准,加大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力度;又适度提高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困难,更好地发挥各类国家奖助学金的激励、保障作用。
二是统筹考虑提标和扩面。既适度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提高本专科生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又大幅增加高校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更加贴合学生、学校实际需求。
三是统筹考虑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在今年重点调整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同时,明年也兼顾调整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提高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将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在校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使更多学生享受学生资助政策调整红利。
李锋亮认为,此次学生资助政策的调整从奖优和助困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步聚焦于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奖励名额与标准,增加国家助学贷款支持力度等项目,有效提高资助覆盖面;第二步则瞄准受惠群体更大,且可能有更大社会效益的资助项目,如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等,“今明两年分两步进行,稳定相关方预期,兼顾各部门工作开展节奏,也提高了政策的可行性,提高财政资金效能。”
惠民政策“红包”有温度,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见实招
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适时动态调整国家资助标准,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国家资助水平。2023年,全国共资助各学段学生1.6亿人次,资助金额共计3111亿元。其中,全国财政投入2161亿元,约占资助总金额的69%;此外,还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700亿元。这些举措,有力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保障他们顺利入学、安心求学,激励他们学有所成、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资助体系,在范围上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长,部分地方和学校反映,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应相应增加,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应适当提高,“本次学生资助政策调整是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关部署的重要举措,通过更大力度奖优助困、更多覆盖学生群体,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更加有效地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更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抓好政策落实,确保资金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让政策早落地、学生早受益。
“这次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调整传递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就是国家主动调整、持续改进学生资助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与变化,确保资助体系的持续性、有效性。新政策既有助于拔尖人才的成长,也通过资助中职阶段学生,让更多优秀‘蓝领’技能型人才涌现,使我国的教育系统培养更多有能力、有竞争力的毕业生,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李锋亮说。
为更好发挥资助育人效果,李锋亮建议,应健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资助体系,关注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政府、学校与社会等多方面合作,筹措更多社会资金;推进学生资助数字化战略转型,实现资助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资助资金分配方式,做到精准资助。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