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大运河畔是我家|江苏扬州市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顾风:巩固大运河申遗成果是一项挑战

记者 刘烨烨    2024-09-29 17:49:47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

“它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更重要的是,它还活着,已经活了2500余年!”

扬州市文物局原局长、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顾风向《民生周刊》记者回忆,“活着”是大运河申遗时一项突出的价值,让外国人佩服不已。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至今日,我们还能看到大运河航道上绵延数里的船队。数据显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每年有4亿吨左右的船舶通过量,依旧生机勃勃。”顾风感慨。

岁月悠悠,虽然已经退休10多年,谈起大运河的古今,顾风仍然神采奕奕,对大运河的深情溢于言表,“我是退而不休,现在仍然是工作的状态,我们对大运河的保护,也不会随着申遗成功而停止,如何巩固申遗成果,是一个挑战”。

“祝贺中国!祝贺大运河!”

一“槌”定音。

“祝贺中国!祝贺大运河!”

顾风至今仍记得,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会主席说了这两句话,敲下了木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我当时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一蹦三尺高’,脑子蒙蒙的,然后想起来该给国内打电话报喜,于是我就跑到了会场外的前厅。”

10年过去了,顾风还记得会场前厅很空旷,东北角有一把金属质地的椅子,“我就坐在那里开始打电话,电话拨通的那一刻,我突然哽咽了,百感交集,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时间回到2005年,时任扬州市文物局局长的顾风,开始接触大运河申遗项目。“2007年,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挂牌成立,我能参与这项事业,很光荣,但是责任重大,身上的压力也很大。”

顾风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在扬州生活,离不开运河,“那时候我去江苏盐城当知青,就是坐着小轮船,沿运河这条水路去的”。

他记得清楚,小时候,大人们会拿着衣服去河边洗,用棒槌敲打衣服,小孩子们则在一旁用瓦片打水漂,去河里抓小鱼……“当时的大运河在我眼中,就是一条河而已,是快乐童年的载体。”

投身申遗工作后,大运河在顾风眼中变得日益厚重起来。“原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孙家正曾说过,‘运河对于她身边的这些城市,不是生母,便是乳娘’。大运河无疑是扬州城的‘亲娘’,扬州一直与运河同生共长、血脉相连。我们的大运河是一个大型的、线性的、活态的遗产。”

大运河申遗工作是个“跨界”的项目,顾风是研究文物出身,而申遗过程还需要交通、水利、地理等多领域专家,于是在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牵头下,开始“招兵买马”,办公室工作人员队伍逐渐扩大,与此同时,专家组也应运而生。

“我们还要联合沿线8个省份的35座城市,把这些力量都凝聚起来,所以我们组成了一个城市联盟。”顾风列举当年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庞大、繁杂、不容懈怠,“从2007年开始,我们还联合全球运河城市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至今每年仍在举办,为世界运河文化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常态化平台,成为全球宣传运河文化、讲述运河故事、推动运河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

“那几年,每年上半年,扬州举办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每年下半年,扬州召开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一年一个主题。上下半年两场大活动,既推动了申遗进程,也动员全社会展示城市风采。”顾风说。

顾风记得,在评审会议上,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历经2000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扬州段运河成为大运河全线保护和利用的典范

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扬州是牵头城市,为什么是扬州?

“扬州与运河有着同生共长的关系,运河兴衰直接影响着扬州的繁荣与衰落。”顾风说。

扬州段运河是有史籍记载的唯一的早期运河。据《左传》记载,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了邗沟,沟通了江淮两大自然水系,这是大运河的雏形。

此后,邗沟经历代改造变迁,融为大运河的一部分。顾风说,这也是扬州被称为“大运河原点城市”的由来。

“遇到汛期,古邗沟这条路线仍是排水的通道。我们看到,今天2500多岁的古邗沟依然‘活’着,而且活得很有尊严。”顾风说。

顾风介绍,扬州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运河遗存,如春秋时的古邗沟、汉代的运盐河、隋代的山阳河、唐代的伊娄河、宋代的官河、明代的里运河、清代的城区古运河等,这些运河遗存见证了扬州乃至中国运河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我们现在还能指认,一段河道,它的前身是什么、哪个朝代的,这是很独特的。”

近年来,扬州加大了对运河的保护力度,对城区30公里的古运河沿线进行了环境整治,搬迁了几十座工厂,治理了水环境,使城区段运河成为美丽的风光带。

扬州还出台规划,对城市运河沿线建设行为进行管控,对建筑的体量、高度、形制都有要求,有力地保护了运河的视觉空间。对郊野地带的运河,则注意保护其堤岸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运河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谈古,扬州运河是最早的运河;论今,扬州运河依然还活着,已经成为大运河全线保护和利用的典范。”顾风说。

申遗不是终点,把流动的文化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顾风认为,大运河申遗固然不易,但是传承更难,“申遗不是终点”。

在他看来,申遗不单纯是为了要进入到世界遗产的名录,而是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有能力把具有世界遗产价值、具有民族身份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所以首先要有敬畏之心,其次还要有感恩之心。这两个‘心’在我们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时,必不可少。”顾风说。

“实际上,近年来运河沿岸城市做了不少工作,在文化建设方面有一些标志性的工程拔地而起,比如在扬州,建了一座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沧州建了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杭州也建了一座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列举近年来的大运河文化建设工程,顾风如数家珍。

顾风介绍,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虽然很“年轻”,建成开放仅3年的时间,但已经吸引了超900万人次打卡参观,“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这个博物馆开放后,让来扬州的游客普遍在扬州多停留了半天。所以运河文化挖掘利用好了,对我们的旅游业也是一种正向激励和促进。”

“对运河旅游项目的开发要有特色、有创新,有的城市在运河边开发骑行系统,打造自行车小道;还有些城市在运河上开发游船,漫游运河,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快乐。”顾风说。

顾风提到,对运河遗产相关的非遗传承人培养,也不容忽视,“我们不能把传承人当成花房里的花和笼子里的鸟,如此一来,这份传承就缺少了生命力。要让传承人与时代接轨、与市场接轨,必须有合适的机制和方式,这才有利于他们传承传统技艺”。

“我们要传承的,不仅仅是运河沿岸的物质瑰宝,更要将那份深植于其中的精神血脉赓续相传,真正让这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运河生生不息。”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
下一篇:尺素金声 | 我国制造业企业首次突破600万家,三个积极趋势值得关注——从十个新数据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