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集团、施耐德电气、雅培公司、贝恩公司、欧姆龙集团……9月22日,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举行,来自13个国家的34位国际企业家在上海坐在了同一间会议室里,就会议主题“深化新时期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一发表意见和建议。
邀请跨国公司领导者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在上海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经济实力提升,开始谋划建设世界级城市。经多方共同筹备,1989年10月9日,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首次举行。此后,几乎每年秋天举办一次,国际企业家们针对上海经济发展中一到两个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为上海市市长提供咨询和建议。
30多年来,会议成员由最初的8个国家12人,增加到了目前15个国家的44位成员和10位名誉成员。今年的会议上,这些“洋高参”又为上海带来了哪些真知灼见?
“好奇心对科学进步至关重要”
今年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以下简称上海市咨会)一开始,就展示了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化对外开放的胸襟与决心。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致辞时表示,在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上海坚持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的真诚态度始终不变,渴望聆听全球声音、汇聚全球智慧的迫切需要始终不变。本次会议以“引领范式变革,扩大开放合作,深化新时期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对于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大家发表真知灼见。欢迎各位企业家参与第七届进博会,带来更多创新理念和产品,共享中国市场机遇。
“中国虽然仍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却在短短几十年内走到了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尔斯滕·芬克在会上受邀发言时,以全球创新指数为例,谈对我国、对上海的创新感受。
全球创新指数通过约80个指标来评估经济体的创新表现。在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在132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项指数下还细分有全球前100个科学和技术集群,其中有24个集群来自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苏州3个集群居于前10。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名中的表现,凸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科学技术领导者的迅速崛起。”卡尔斯滕·芬克说,展望未来,中国的这些集群无疑将继续在塑造全球创新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
“由好奇心而非直接的实际应用驱动的对知识的追求,对于重大的智力和科学进步至关重要。”力拓集团全球董事长鲍达民为自己的演讲准备了内容详实的幻灯片,从国际科技创新的趋势,到国外全球企业研发营销的案例,挨个向在场的观众细心讲解。讲到基础研究时,他着重强调了“好奇心”,“很多看似无用的研究,也许在未来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科技成果。”
鲍达民还有几条对上海的具体建议:针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定积极的全球企业研发计划;每年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上海创新成果转化载体;简化国际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的签证流程,制定更加细致的人才市场份额目标;显著增加投资者的深度和广度,激励在上海开展研发的企业;成为全球知识产权流程和保护的领导者等。
“保持沟通,保持中国的参与”
36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不久,非常需要外国人才、资本的支持,如今上海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成就,上海市咨会这样的平台是否还有迫切性和意义?
在会议间隙的采访中,上海市咨会前主席、S4资本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苏铭天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无论上海市咨会还是其他一些平台,让中外保持定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这样。”苏铭天说,今年他已经到了中国三次,一次去了北京,两次来了上海,看到了中国市场呈现出的一些新情况。
“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消费者更加趋向于价值消费。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显得更加外向,一些新能源汽车巨头,还有小米、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企业都想到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原创的个性化品牌也在不断出现。”苏铭天说,就像这些消费领域的新变化一样,当世界经济力量平衡发生变化的时候,上海市咨会这样的平台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位居全球前列的当下,“保持沟通,保持中国的参与,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利用参与上海市咨会的契机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还有世界领先的物流企业德迅集团的全球首席执行官博思帆。会前,他一口气参访了5座中国城市,与不少中国本土企业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业务需求。
“上海在过去几十年,是进出口的主要枢纽门户之一,促进了中国和欧美等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但是,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看,增长不会再自然而然地到来。”博思帆说,这不仅是对上海港口的挑战,其他国际大港同样如此,“像新加坡这样以多式联运优势承担全球中转站的角色,对于上海来说可以是一种参考。海运、陆运、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互联互通,将更加快速及时响应客户的需要。”
“现在要更加注重微型创新生态系统和初创社区,提供社交、培训和创业活动的平台。”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认为,当前领先的科技企业希望在早期和初创企业建立联系,上海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空间规划的方式,更好满足创新型企业对办公场所日益增长的需求。
他对上海提出了三点建议:参考伦敦、纽约的一些做法,成立负责促进创新的政府机关,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声誉的创新社区;发展技术专业化、符合新时代工作和生活方式、有创新设施的创新社区,支持创新活动;考虑将部分闲置办公楼改造成为实验室、物流设施、量子计算和数据中心,将市中心闲置的建筑和仓库转变为经济实用的居住与工作空间,吸引年轻一代的创业人才。
“促进交流进一步增强国际合作”
“昨天我参访了上海博物馆东馆,其中陶瓷馆的瓷器精彩绝伦,让人想到持续数百年的瓷器贸易。”在第三十六次上海市咨会完成各项议程后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主席、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谈起了他这几天的经历和感受。
“这些年来,上海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施万说,本次上海市咨会上,与会各方作了充分的交流,谈到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持续推动创新等内容,非常丰富,“在地缘政治冲突增加的时代,对于跨国企业来说,进一步增强国际合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过去10年,上海着眼于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后出台了“科创22条”“科改25条”和《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一批重要的政策法规。同时,积极推动各类国际科技组织来沪设立代表处,深入开展务实合作。今后,上海将继续践行我国政府提出的《国际科技合作倡议》,与各方携手推进全球科技治理框架的构建与迭代,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创新环境,更好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共同扎紧科技安全可控的篱笆。
“上述举措,很多都来自历届市长咨询会成员和嘉宾提出的宝贵建议。借此机会我也向施万博士及所有咨询会议成员表示感谢,这也鼓励我们继续努力办好市咨会。”龚正说。
明年的上海市咨会已经定下时间表,将于2025年10月12日举行,主题为“开放、创新、包容——迈向2030的上海发展战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承诺,对中国、对上海的承诺,我们对上海的未来非常有信心。”施万说。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