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杭州的桥之西泠桥

窦瀚洋    2024-08-27 10:24:06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环城西路二十号工作室

自古以来,杭州因水而兴,水系密布,桥梁众多,每一座桥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段历史故事。在杭州众多的美景之中,西泠桥作为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美丽传说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西泠桥位于杭州市区的孤山路西北端,是一座跨越湖面的单孔石拱桥,连接着南侧的孤山路与北侧的北山路。这里曾是古代一处如诗如画的渡口,被称为“西村”,历史的厚重感在这里凝聚。许多古诗中的“西村唤渡处”“船向西泠佳处寻”等描绘,都指向这片美丽的土地。2004年,西泠桥进行了整修,现在的桥长9.3米,宽8.5米,净跨7.4米,与断桥、长桥一同被誉为西湖三大情人桥。桥的西北堍设有苏小小的墓,而东堍则有秋瑾烈士的墓和西泠印社。

据记载,宋代以前,孤山西端与北山之间是一个渡口,这一区域被称为西村,又名西陵或西林。宋代诗人的诗句中提到的“西村唤渡处”和“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都是指这里。后来,在渡口的位置建起了桥梁,名为西林桥,又称西陵桥或西泠桥。虽然具体的建桥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从元代张舆的诗句“数声渔笛知何处,疑在西泠第一桥”来看,至少在元代时就已经有了这座桥。

关于西泠桥,最著名的传说是与南齐时期的歌妓苏小小有关。苏小小是钱塘(今杭州)人,家住在西村附近。她聪明美丽,富有才华。一次,她在白堤偶遇了一位名叫阮郁的年轻人,阮郁是南齐宰相阮道之子。两人一见钟情,苏小小当即吟出一首诗:“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诗中的“西陵”即是指西泠桥,苏小小去世后安葬于西泠桥畔。因为这段美丽的传说,西泠桥也被称为“苏小结同心处”。为了纪念她,后人还在其墓地上建造了一座慕才亭,每当人们经过这座桥时,都会前往她的墓前缅怀一番。

古人咏叹西泠桥的诗词颇多。有人因其邻近孤山,联想到宋代著名隐士林逋,咏出了“栏曲只供游子凭,林间今有隐人无?隔墙莫是神仙宅,红白梅花五百株”的诗句。还有人因其既近断桥又傍孤山,写下这样的诗句:“西泠歌吹晚风微,十里烟波漾落晖。船过断桥分路去,鸟投孤屿背人飞。隔林花气香浮棹,拍岸松阴翠湿衣。遥望郭门灯火处,酒家留客未扃扉。” 

漫步于西泠桥之上,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里湖的清澈碧蓝,还可以远眺外湖的波光粼粼。桥架于孤山的西侧,通向北山,白堤就在不远处,苏堤也在视线的尽头。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古迹与风景在此交相辉映,仿佛将过去与现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西泠桥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杭州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着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体验着历史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作为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西泠桥更是见证了无数爱情的美好瞬间。在这座桥上,恋人们携手走过,留下了许多美好誓言和回忆,使它成为情侣们永恒的爱情见证。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尺素金声丨食品安全零容忍!道德底线、法律红线不容突破
下一篇:尺素金声丨增势“一马当先”,高技术制造业何以领跑工业大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