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没苦硬吃”与“没福硬享”之间,有没有余地? | 睡前聊一会儿

周珊珊    2024-08-08 10:44:01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前段时间,两位老太太的故事走红网络。一个是在地里捡了40斤小麦,累到住院半个月;另一个是子女花费5000元路费回家帮她干农活,结果收成不够路费一半,老人还累得住院了。“老一辈主打一个,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没病我找病,有病我硬扛。”网友一番总结,引发广泛共鸣,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家老人令人啼笑皆非的“吃苦”故事。

“有福不享”“没苦硬吃”,最普遍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上。水果、饭菜,新鲜的不吃,要从剩的、坏的开始吃;空调、洗碗机,买了也不舍得用,怕费电、甚至怕用坏了。甚至,还有坚持往自家上百万的房子里捡垃圾的老人,哪怕累出腰伤,前前后后治疗花了大几万,仍然每天坚持翻垃圾桶……可能初心是好的,但最后往往苦没少吃,福没享到,钱也没省下来,让人既心疼,又无奈。

面对这样的老一辈,小一辈里有人选择硬“怼”,宁愿激烈争吵,也不愿看着他们继续吃些没必要的苦;有人则是好言劝,尽力沟通说服,同时做好为他们兜底的准备;更多人更多时候都在默许容忍,实在受不了了只能背后默默吐槽。

但就像有网友说的,年轻人身上也有自己的问题——“没福硬享”。长辈觉得贵、觉得没必要的消费,在年轻人眼里,是“省着点也富不了,花这点也穷不了”的新鲜尝试。比起长辈对延迟满足的偏好,年轻人则秉承着“先苦不一定后甜,先甜一定甜了”的人生哲学,及时行乐。

那么问题来了,“没苦硬吃”与“没福硬享”,到底谁对谁错?其实,人生选择有不同、没高下,代际差异脱离具体场景也很难断言是非。比争论对错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社会的变迁、认知的冲突,以及代际沟通的难题。

纵览老一辈“没苦硬吃”的行为,背后的指向其实很明确: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要知道,许多老人成长过程中物质条件匮乏,深知生活不易。即使如今物质条件早已充裕,但依然延续着过去的印记和惯性。而现在的年轻人,生长于物质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追求。细想就能发现,他们并不是反对节俭,而是认为节俭应该建立在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的基础上;他们也并不否认吃苦带来的精神修炼,而是觉得不该吃没必要的苦。

从价值观角度而言,何为苦,何为福,可能不同的人就能咂摸出不同的味道来。种地种菜、长途跋涉,很多老人并不觉得这是吃苦,也没有通过能吃苦来教育晚辈,而是在干活和忙碌中找寻自己的价值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年轻人有时也在吃老年人理解不了的苦,比如花钱去健身房“受罪”,熬夜不睡“追剧”“开黑”。

需要看到,不管讨论如何,都不要落入单方面的嘲讽抨击。其实,“有福不享”“没苦硬吃”,小一辈对老一辈的如此评价,有不解无奈,有愤怒烦闷,但更多是关心。而小一辈“没福硬享”的自嘲,也蕴含着好好养育自己,重视自我需求的时代表达。差异客观存在,并非不可调和,“道”的层面需要求同存异、理解包容,“术”的角度则呼唤更多智慧和技巧。

有人说,爱一个人应该是以对方希望的方式,而非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妨抱持开放心态,多一点“难得糊涂”和“你试试看”,少一点“你懂个啥”和“你听我的”,通过共同体验和充分交流,找到吃苦和享福的平衡点。这个过程,不仅是代际之间的交流,本身也是家庭成员情感联结的加深。

这正是:

莫忘勤与俭,乐享福与甜。

耕耘不畏艰,携手开新天。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尺素金声丨“专利竞争力居首”,中国风电何以领先全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