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中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实施。根据相关安排,中塞双方将分别对90%的税目相互取消关税,其中,我国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等进入塞方市场时,关税将从目前的5%—20%逐步降至零。
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新三样”。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加快,我国“新三样”产品出口海外增长迅速,2023年全年合计出口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不过,受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我国“新三样”产品出海当前也面临挑战。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外贸环境日趋严峻,“新三样”产品开辟海外新市场将成为趋势。
欧美等市场遇贸易壁垒
5月14日,美国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其中,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25%提升至100%,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及其零部件的关税将从今年的7.5%跃升至25%,太阳能电池关税将从25%提至50%。
欧盟委员会从去年10月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
“‘新三样’新型能源技术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与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代表着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中国通过规模经济与技术创新,相关产业链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对于推进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国家而言,购买中国产品是最优的选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吴微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意识到这些产业的重要性,但与中国相比缺乏竞争优势,由此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试图以此为本国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龙志强也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球经济整体相对乏力,而中国‘新三样’产品在价格、技术等方面领先。出于让本国产业免受竞争影响的目的,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开始设置贸易壁垒。
展开多元化应对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积极主动应对是打破壁垒的关键。据了解,中国“新三样”企业目前正主动采取多元化的应对措施,例如通过技术输出海外建厂,调整出口选择和流向,适应全球市场变化,并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海外市场。
近日,多家新能源龙头企业宣布出海沙特。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达7.8GWh;TCL中环、晶科能源相继宣布,将联手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子公司,在沙特投建光伏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产能,投资金额分别为20.8亿美元、9.85亿美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已生效的《中塞自贸协定》,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首个自贸协定。在受访人士看来,虽然塞尔维亚的市场不是很大,不会给“新三样”产品出口带来较大直接影响,但长期而言,《中塞自贸协定》对于中国新能源产品开拓欧洲市场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新三样’产品出口,可以让塞尔维亚能源系统以更低成本且高效的方式加快转型,对欧洲其他国家形成示范效应。”吴微表示。
“当前,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赴塞尔维亚、匈牙利或波兰等国投资,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这些国家对新能源电力有需求。”龙志强表示,“从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除欧美市场以外,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东欧,以及中东、南部非洲、南美、东南亚有关国家,电力系统更新换代和能源转型需求大,都正在成为中国‘新三样’出口的重点布局市场。”
积极适应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新三样”出口面临的外贸环境严峻,但整体仍具备竞争力。以光伏为例,据工信部消息,今年1—4月,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高位运行。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晶硅光伏组件出口量达83.8GW,同比增长20%,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127亿美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新三样”产品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强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实力。即便受贸易保护政策限制,只要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没有停止,未来中国“新三样”产品的出口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新能源产品市场,拥有全球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技术和产能。从历史经验看,开放是促进创新最有效的方式,而贸易保护政策只会削弱自身产业的长期竞争力。”吴微认为。
“面对当前的外贸环境,中国‘新三样’企业要高度关注出口国当地的一些认证或法律法规要求,积极融入当地市场,并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机遇。”龙志强指出,各国政府对新能源的态度十分重要,中国企业要关注当地政策的可持续性,以有效推动新市场顺利打开。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