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i人还是e人?MBTI持续风靡,不少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倾听、陪伴服务走红,人们在素不相识带来的安全感中安置复杂的情绪;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火热,仿佛一副“生活解药”……一段时间以来,心理学更多进入人们的视野。为啥大家愿意为心理学“肝”时间、“氪”钱?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很长一段时间里犹如阳春白雪,受众寥寥。心理学专业,也一度被人们视为“冷门专业”。因为缺乏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想不到、甚至拒绝心理咨询。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心理健康观念的逐渐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人愿意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需求,主动关注并学习心理学知识,走出了“没有心理病为什么要学心理学”的误区。
从临床到应用、从学术到技能,心理学正成为更多人的生活帮手。帮助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恋爱矛盾,在高校,恋爱心理学课程“一座难求”;改善待人接物,找准自己的定位,职场上,心理学帮助减少内耗;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家庭中,心理学成为育儿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如今,心理学被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借此更好向内向外增进了解,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此前,有高校发布了《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心理学高居学生最感兴趣的5大理工专业之首,其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心理学从冷门到出圈,折射人们更为科学、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同于过去对心理问题避之不及、讳莫如深。如今,有人捧回厚厚的心理学书籍,对照着开始记录自我感觉良好的事,对抗“无意义感”;有人为一小时的心理咨询支付几百上千元,排解心中焦虑压力;有人脱产备考,只为上岸国内心理学领域的头部院系应用心理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人们积极求解,寻找着能够战胜负面情绪的方式,也引领自己过上更幸福从容的生活。
想要“治愈自己”,也要注意擦亮双眼。有数据显示,近10年全国存续的心理咨询机构累计超过10万家,每年新增心理机构平均增速在40%以上。行业极速狂飙,服务水平水涨船高了吗?“花了不少冤枉钱,却没有专业辅导”“被咨询师批评不懂沟通,不断打压”“声称具有相关专业证书,但始终不肯出示”……搜索心理咨询服务,不乏有消费者曝光上当受骗经历。实际上,早在2017年,人社部就取消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认证。市面上所谓的持证上岗,很多都是将“培训合格证”包装成“从业资格证”,这些所谓的“培训合格证”标准不一,而且只需几个月就能速成,与学界、业界公认的从业要求相去甚远。由此而言,有必要加快规范心理咨询市场,不仅是为了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也是避免给消费者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
不仅仅是心理学,近年来,从潮玩手办、电子产品走红,到普拉提、拳击等自我成长课程火热,再到鲜花、演唱会受到追捧,悦己经济的崛起,正是年轻人在实践中探索的“积极心理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个体的感受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为自己“慷慨解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奖励自己,实际上也是给情绪一个出口。在此过程中,人们想要的不仅是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更是获得短暂休息再出发的力量。
生活就像天气,时晴时雨,我们无法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自己。有人青睐心理学,有人热衷消费,方法八仙过海,目标殊途共归。多掌握一些幸福的能力,积极对抗不开心,就更有可能在经风见雨中过上温暖丰盈、平衡自在的人生。
这正是:
生活好似场游戏,趁手装备先配齐。
积极对抗不回避,过关斩将又升级。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