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City不City”火遍网络,感受热梗背后的真实中国丨人民锐见

常言    2024-07-05 09:16:52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City不City啊”“好City啊”……近期,不少网友都刷到过这句话。这个梗出自一名来中国旅游的外国视频博主,他在和家人聊天时,总会问一句,“City不City啊”。所谓“City”,可以理解为城市化、洋气,甚至有点“刺激”的意思,用来表达看到许多场景、现象时的震撼、开心、喜悦之情。中英文混搭,配上“魔性”的语调,让这个词火遍网络。

越来越多外国旅行者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City”,已经与许多外国人印象里的那个中国很不一样。曾经,提到中国,或许就是传统、神秘的东方古国,功夫是代名词、熊猫是吉祥物,与洋气、摩登似乎搭不上边。就在前些年,许多外国人脑海中的中国,还完全是李子柒视频中的那个“世外桃源”。然而,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飞驰的高铁、能把外卖直接送到房间的机器人、满街的新能源智能汽车、能送外卖的无人机……各种“City”的设施、科技产品刷新了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既古老又年轻,既现代又传统,既有先进科技也充满人文气息,既很国际化也很本土化……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完整的中国、鲜活的中国。国际上,不乏一些透过有色眼镜看中国,甚至抹黑中国的现象,但事实不可能永远藏于阴影之中。正如两名外国博主,不约而同在视频标题里写上了这句话——“China is not what we expected”(中国根本不是我们预想的那样),引发广泛共鸣。

让更多人真正了解中国、体验中国,离不开开放包容的环境和支持政策。近年来,从扩大“免签朋友圈”,不断拓展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到进一步满足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需求,优化支付服务环境,在移动支付之外保障现金支付、信用卡支付;再到提升住宿便利度,放宽境外人士酒店入住限制,协调网络运营平台开设酒店英语等课程……不断优化的措施,向全球敞开怀抱,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爱上中国。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同比增长3倍多;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China Travel(中国旅行)”成为潮流,许多老外在中国当起了“网红”。

今天的中国,最不缺的可能就是“City”,而需要的,恰恰是被世界近距离观察、体验、感受的机会。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包容的气度,既为来到中国的外籍人士提供更多便利、支持,也创新渠道和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定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一个丰富多彩、直观立体的可爱中国。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金台观晋 | 周进明的一天,山西23万煤矿工人的一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