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万企兴万村,安徽怎么“兴”?

陈浩    2024-06-13 11:44:1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交流做法,进一步鼓励、引导全省广大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6月12日上午,在全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如是说。

何为“万企兴万村”行动?

“皖高峰”了解到,这是一项以民营企业为实施主体,以农业、农村、农民为着力方向,通过开展经营性合作、公益性帮扶,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行动。2021年,“万企兴万村”行动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同年,行动正式启动。

万企兴万村,安徽怎么“兴”?

看成绩:“量”“质”兼取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以来,安徽“万企兴万村”行动“量”“质”兼取。

安徽省工商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安徽21510家民营企业参与行动,实施“兴村”项目28960个,位居全国前列。

行动质量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六安龙翔美食王禽业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畜禽产业联合体,为所在的安徽省霍邱县打造全国朗德鹅产业第一县“添砖加瓦”。目前,霍邱拥有朗德鹅养殖企业60多家、填饲企业140家,涉及12个乡镇、110个村,综合产值20亿元。

二是有力推动科技强农兴农。

实践中,广大民营企业把科研与产业紧密衔接,深度参与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实施农作物与畜禽良种科研攻关,推进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建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的会议上,同样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紫约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洪洲分享道,截至去年,这家蓝莓全产业链企业累计申报国家新品种保护28个,均拥有自主产权,“我们研发的蓝莓新品种,果径小的有1元硬币大小,大的能达到手表表盘大小。”

三是有力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万企兴万村”行动覆盖了全省3000个脱贫村。来自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统计,全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成立2000多家产业化联合体,带动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户30多万个,联合体内成员平均收入高于非联合体成员12%。

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获得了发展。

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彬感慨,通过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企业在鲜食番茄赛道一路狂奔。现在,生产基地遍及全国多地,年产鲜食番茄1800万斤,年产值2.6亿元。

“总体上说,‘万企兴万村’行动取得了村企互惠、共建共兴的良好成效,受到农民群众广泛欢迎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韩俊总结道。

向未来:做到“五个聚焦”,助力“五个振兴”

众所周知,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正在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

着眼未来,会议提出,安徽要以更大力度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好助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而言,做到“五个聚焦”,助力“五个振兴”。

一是聚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上展现更大作为;二是聚焦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上展现更大作为;三是聚焦擦亮徽风皖韵文化品牌,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上展现更大作为;四是聚焦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上展现更大作为;五是聚焦村企共建深度融合,在助力乡村组织振兴上展现更大作为。

“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排在首位。诚然,没有致富产业,乡村谈何振兴。

“皖高峰”获悉,围绕产业振兴,安徽正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大力培育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全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大厨房”。

安徽提出,希望广大民营企业立足农村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作物种植,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销售等,同时深度参与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更多农产品触网上行,确保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锚定生态优先 增绿光伏成色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