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都是小事体,可解决不了就会影响正常生活。现在只要打热线服务电话,很快就有人来帮忙。”自从村里有了物业管理,家住上海浦东新区航头镇长达村的李阿姨觉得方便多了。
“每天有人来收垃圾,村里干净多了,孩子下班也有地方停车了。”这是浦东新区高桥镇陆凌村张阿婆的感受。
浦东新区面积广阔,村域村情复杂。为了让村民享有更优质的服务,2023年,浦东新区将“开展农村物业服务试点”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试点以来效果如何?近日,大江东工作室深入浦东新区多个镇、村调研采访。
“没想到住在农村,也能享受贴心的物业服务”
今年初,因气温骤降,家住航头镇长达村的独居老人李阿姨家水管冻住了,没法用水怎么办?这要搁以前,真是愁坏了。
可如今不用担心了,李阿姨拨通手机里早就存好的“帮侬修”热线电话,不到半小时,王师傅就带着工具上门了,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还细心提醒李阿姨大冷天里“关紧门窗保温”。
“帮侬修”物业服务社是航头镇成立的服务平台,从2019年就开始探索,目前已在全镇13个村实现全覆盖。每个服务社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1人为镇物业应急维修特约服务站高级维修工,2人为村原有兼职水电工,1人为从本村招募的、有维修技术特长的村民,并统一配置工具、服装及身份标识牌。
记者在长达村“帮侬修”物业服务社看到,这里配备有水泵、工具箱等维修设备,服务范围及收费标准被制成一块宣传板张挂在墙上展示,包括更换水电零部件、修补瓷砖、换装增压泵等30余项服务内容,一目了然。
其中,更换日光灯、更换开关等13项免收服务费,有专业技术要求的水管漏水、疏通水斗等21个服务项目,按照上海市相关部门出台的标准,收取一定的工时费和材料代购费。
据不完全统计,从成立到今年3月底,“帮侬修”服务社已上门服务10380次,回访满意率达100%。“没想到住在农村,也能享受这样实惠贴心的物业服务。”有村民感慨道。
除了航头镇的“帮侬修”,康桥镇的“物管家”、惠南镇的“惠管家”、老港镇的“易修哥”等服务平台,均吸纳了一批专业维修力量,为村民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维修服务。
从“没交过管理费”到“这10块钱花得值”
北蔡镇联勤村是一个远近知名的城中村,毗邻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量外来流动人员的导入给村域治理带来不小挑战。常住人口中,本地人不足千人,外来租客却有3000多人。
与高桥石化一路之隔的高桥镇陆凌村也有相同境况,是典型的城中村、厂边村,户籍人口2500人,外地来沪人员达5000余人。
为此,北蔡镇和高桥镇都选择了在村里推行社区物业化治理方式,尝试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
采访中,联勤村党总支书记沈宰元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我观察到,原本村里的租客多为单身年轻人,引进物业公司后,拖家带口的租客变多了,起码增加了四分之一。”
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物业进村,先下力气整治村貌,3个月后,村宅道路焕然一新,车子统一停进停车场,村民有事可随时拨打服务热线。
考虑到要想长远治理,单靠政府提供服务远远不够,必须让村民参与进来。“象征性地向村民收取管理费”是考验物业化治理是否得到认可的直观体现,也是让村民参与其中的重要抓手。
在联勤村,经前期调研和意见征询,确定了每人10元/月的管理费,学龄前儿童免费,小学一年级到16周岁人员5元/月。征得村党总支和村民代表初步同意后,提交村民大会表决通过。
此时,仍有不少村民处于拒绝或观望状态。“我们家自从上世纪80年代在这里造房子,还从没听过要交管理费。”李大爷坦言。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村民的质疑要面对,改善城中村面貌的决心也不能变。村干部和物业工作人员常到村民家里坐坐,把大家反映的问题汇总分类,揣着问题找相关部门请教。就这样,问题逐一化解,村民的信任也与日俱增。
从抵触缴费到主动缴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
“现在,村里不光环境变了,整个氛围都不一样了。”在联勤村租房十几年的刘古国说,“每天都能看到村干部和物业公司忙这忙那,我也报名做了志愿者,总要出点力。现在家里遇到任何问题都能打热线电话,很快就有人来帮解决,这10块钱花得值!”
这也就回答了前面沈宰元提到的“有意思的变化”,因为对周边环境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村里的家庭租客越来越多了。
物业公司进驻,会不会增加管理成本?高桥镇陆凌村党总支书记瞿旻算了一笔账:物业入驻前,村里每年用于保洁、绿化、垃圾短驳清运的专项经费大概100多万元;物业入驻后,这笔钱省下来了,物业管理费每年能收约50万元,再加上政府支持,成本不但没增加,沟通起来反而更方便了。“后续,我们还会继续降本增效,比如将道口改成无人值守,用技防代替人防,降低用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物业进村以来,浦东农村地区治安类案件报警率、火灾警情数量平均下降73%,12345市民热线诉求量平均下降60%,可谓一举多得。
“不搞一刀切,把‘单选题’变成‘多选题’”
对城市居民来说离不开的物业服务,在农村地区到底需不需要?
从浦东试点的效果来看,答案显而易见。但在具体推行中,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党建办主任徐可畏认为,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村庄形态、历史沿革以及管理幅度等因素,结合村域地理位置、人口等情况,针对不同村情,开展不同模式的创新。
比如,物业直接进驻并不适用于所有村庄。因此,浦东在试点基础上,针对不同村域村情,形成了直接进驻、专项委托、精准点单三种模式。
“具体来说,直接进驻模式适合城中村等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整建制引入物业企业,为村民提供全要素服务。如果地理空间分散,可以选择专项委托模式,项目化购买服务,全部或部分委托专业性物业服务组织。”徐可畏介绍,“还有精准点单模式,适合地理位置分散且较难集中管理的村组,依托应急维修平台或镇属物业公司等平台,根据村民需求‘点单’提供服务。”
此外,徐可畏还提到了灵活点单模式,这种模式适合管辖区域广、管理边界交错、人员居住分散、情况复杂多元的村组,立足不同需求灵活组合以上三种物业服务模式,把“单选题”变成“多选题”。
徐可畏表示,把准农村物业治理的方向,必须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核心,“比如,各镇党委、村党组织搭建农村物业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等载体,将多元力量融成‘一盘棋’。”
“我们将继续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把农村物业化服务工作纳入正在浦东全覆盖推进的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中去。”尝到了农村物业化服务的甜头,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苏锦山表示,浦东将通过召开推进交流会、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