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安徽省召开全省民生工作大会,省委书记韩俊直入主题,要求全省各地、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关切,进一步发挥“民声呼应”平台在解决各类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3年,为探索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安徽省构建起“省级总统揽、广泛集民声、快速解难题、跟踪抓督办、源头大治理”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机制,通过收集整合人民网网友留言、省为企服务平台、省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7类载体中群众和企业诉求,将反映集中、涉及面广、具有代表性的“心头事”,直接送至省领导办公桌,有效破解惠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上不来”等问题。
由省级层面牵头,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民声呼应平台工作体系,曾经靠单一部门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通过部门联动,合力破题。
民生问题具有复杂性,这不单单体现在面对复杂问题,需要多部门协同处理,更体现在即使是简单的民生问题,不同群体都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很难达成完全一致。想要真正解决痛点、回应关切,必须从体制机制层面进行创新,用系统性、协调性、创新性的思维去处理问题。而机制成效的好坏,又要以人民群众具体切身的获得感作为检验标尺,用韩俊的话说,就是“解决比解释更有说服力,实效与时效一样关键”。
从这一层面上看,“民声呼应”工作平台确实能将群众所需,变成政府所为,让民生小事不被“小视”。
2023年9月3日,人民日报就曾以→《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深度聚焦了安徽的这一探索。如今,“民声呼应”工作平台运行10个月,又有哪些进展?
会上公布的一组数字,吸引了皖高峰工作室注意:
自2023年5月成立至今,“民声呼应”省级平台收集到近4.5万件民生问题,其中4.35万件已得到推动解决,这里面既有居民搬迁安置难、慢性病群体“免申即享”待遇亟待落实等聚焦重点人群的特殊需求,也有物业服务、城乡建设、环境卫生等普遍问题。
从全省层面来看,4.5万件数量不算大,但要知道,这些问题里绝大部分都是常年停留在市级、区县的顽疾,在经过“民声呼应”平台协调后,96%以上都得到快速圆满解决,更加彰显安徽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
在总结“民声呼应”平台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取得的经验时,韩俊指出,要继续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坚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坚持点上问题和面上问题一体整改,坚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群众的事,真想解决就真能解决,真抓就能够真见效。各级各部门把解决群众诉求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对各类问题线索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进一步拓宽了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打通了服务群众的快车道。”
当然,“民声呼应”平台不单单是解决问题的窗口,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就在本月初,安徽省公布今年要大力实施的50件民生实事,涵盖促进就业、社会救助、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等十大类,这其中有不少是群众通过“民声呼应”工作平台进行反映的身边事、日常事、具体事。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