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2024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日前,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和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在京共同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说:“创新是应对耐药结核病等挑战和提高结核病治疗可及性的关键。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肺结核,还需要关注肺外结核,阻断人畜之间的传播,要引入新的工具,主动发现加以预防性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结核病是世界第二大单一传染病致死病因,全球有130万人死于结核病,仅次于新冠病毒感染。2022年,全球估算结核发病人数为1060万,与2021年相当。我国仍然是结核病例第三多的国家,2022年新发患者数为74.8万,占全球结核病感染总数的7.1%。我国的耐多药结核病/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51%,低于全球治疗成功率的63%。尽管结核病可预防也可治愈,但它仍然是当今全球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为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在2030年较2015年降低80%、在2035年降低90%,并努力消除家庭灾难性支出的目标,需要在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加强、技术策略升级、创新工具使用、综合防治模式实施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赵雁林说。
从临床角度,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强调了缩短结核病临床治疗周期的重要性。“我们团队进行了多项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的研究,将此前多耐药结核2年的治疗周期缩短到6—9个月,将普通型结核病的治疗周期缩短到4个月,通过药物代谢学与动力学研究,提供可及性更高、更符合中国人药物代谢特点的本土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以现代化的先进结核病消除综合模式,加快结核病消除速度。”张文宏认为,“技术上终止结核病是可能的,但我们也要直面不同层面的困难,亟需多方协同合作。”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表示,结核菌具有独特的生物和结构特性,药物发现难度大,研发周期长。多重原因导致了耐药结核出现,变化迅速的结核菌针对部分新药物也出现了抗药性,因此,通过合作加速研发抗结核创新药物至关重要。
“新药物需要考虑多方面的提升,例如服用便捷、毒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针对靶点效果好等。通过与国内外顶尖机构和疾病联盟开展深度合作,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正快速推进三条结核病药物研发管线。其中一款小分子抑制剂GDI-2取得了快速进展,有潜力大幅缩短结核病治疗的疗程,从标准的4—6个月缩短为仅需1—2个月,并为耐药结核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有望于2024年底前达成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丁胜说。
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竺丽梅分享了江苏经验。“2023年江苏省结核病发病率为22.8/10万,是中国结核病发病率最低的省份之一,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成功率达到85.6%。”竺丽梅说。据了解,江苏省将贝达喹啉在内的所有A组和B组抗结核二线药物均纳入免费范畴,并对于患者提供相关补助,有效防止了灾难性支出。资金保障有效促进了结核病新工具新方法的引进和推广,将进一步助力全省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