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一位90后老年大学教师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声乐课堂上,老“童鞋”们年过花甲,动作到位整齐划一,透着反差萌。有网友刷完评论区直呼“笑出泪”:“老师,我爷爷说后面有个奶奶拽他假发”“没来的记得扣学分叫家长哦——家长不能乱叫,叫家崽”。课堂氛围轻松热烈且仪式感满满,“圈粉”了一大波年轻人,甚至带火了“蹭老式学习”。
老年人上大学并非新鲜事,如今爷爷奶奶们走红网络,主打的是反差感和新鲜感。从前,人们对老年大学的印象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传统雅趣。殊不知,如今面向老年人的课程并不“老”:声乐课的气息训练专业在行,合唱前的热身运动酷炫时尚。除烹饪、插花等经典科目,潮流款课程也在持续“上新”:江苏常州老年大学开设无人机摄影课、短视频剪辑课,帮老年人当上主播,有的还收获了几十万粉丝;黑龙江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开设“K歌·麦霸无忧班”“超市包装食品选购班”,课程新鲜实用接地气,令年轻人感慨“实名羡慕”,老年人的生活远比想象的精彩。
老年大学获得年轻人青睐,还在于其自带松弛感的学习氛围。没有升学压力、没有考试焦虑,“不内卷”的老年大学主打快乐学习,即便一时学得不好,老师也只是点到为止,并不会过分苛责,学习过程简单而纯粹。人生前半程,激烈竞争的各项赛道中疾速竞走,培养一项特长、掌握一项技能甚至都有“鄙视链”,免不了掺杂功利的考量。而老年大学的课程选择则更多的出于本心和热爱,学一门技艺不再为了进阶和炫耀,自己喜欢比外界评价更重要。这种自然松弛的乐学状态,恰是不少年轻人的心之所向。
老年大学反向“圈粉”,悄然催生“蹭老式学习”。在优先保障老年人入学的前提下,不少老年大学将空余学位面向社会开放。师资挺好、学费不高,比网课香、比机构便宜,被誉为物美价廉的“成人版少年宫”。有网友笑称,“23岁报名老年大学,少走40年弯路”“年轻人读老年大学,上的是课,省的是钱,学的是技能,充盈的是生活”……当然,老年大学带来的远不只是性价比,一些年轻人坦言,焦虑迷茫时,与班上的“老同学”聊聊,总能被上一辈人的通透豁达所触动。逃离精神内耗、甩掉职场“班味儿”,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大学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情绪避风港。在这里,老少同堂组成“混龄班”、“朝”“夕”相伴结成学习搭子,既缓解了年轻人的紧张感,也消弭了老人的孤独感,双向奔赴中增进了代际交流。
老年大学跨界破圈,老年教育火爆出圈,近年来不少热门课一座难求。在上海徐汇,一些老人为了能报上心仪的课程,需要早早到报名点排队“抢课”;在四川绵阳,97岁学霸老汉连上30年老年大学不毕业,与60岁女儿成了同班同学。最好的养老是学习,最好的养生是读书。截至去年11月,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达7.6万所,学员2000多万人。渴望新事物,更渴望陪伴,老年大学不是义务教育的“老年版”,银发群体充电学习的同时,也拓展了社交圈层、满足了情绪价值,为解决“退休落差”“老漂孤独”“空巢独居”等社会问题营造了享老伴学新场景。
这正是:
有趣有料,老年大学年轻态。
不卷不贵,银龄课堂“知”味浓。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