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新起点:文化强国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包括主论坛、主题论坛、创意管理峰会、智库对话、青年学者研讨会等活动。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方在主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高等院校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期待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主旨下,以真知洞见和深刻观察,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思想启迪、实践观照和学理阐释。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傅瀚霄在致辞中表示,文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内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先导和战略支撑。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本届论坛的举办为各界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增进共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论坛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角度进行发言,指出要以文化产业为载体,促进文物更好保护传承,打造中华文明标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李凤亮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几种进路”为题进行发言,强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将传统与现代、技术与文化、中国与世界的三大关系与历史出场、时代进场、文化立场三维立面相结合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少峰从六个新视角指出传统影视的短板与新影视的机遇,并指出未来新影视的新发展方向。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向民在题为“人文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言中指出,人文经济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其要求将发展观与方法论相统一。人文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发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以“人文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主题进行发言,指出当代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文化人的经济行为直接相关。在经济活动中要更加注重从人的全面需求来考量消费业态、产业结构和区域政策,更加注重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
论坛同时发布了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编撰而成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该报告以“中国文化产业新变革”为主题,共分总报告、行业篇、区域篇和专题篇4个部分,收录了21篇文章,着重研究了2021—2022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崭新面貌与时代特征。
据悉,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创办于2003年,致力于在学术与现实的交融中洞察国际形势和国内趋势,至今已举办二十届。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承办。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