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

一家三代接力护边

本报记者 杨明方 李亚楠    2024-09-23 09:22:15    人民日报

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叫红其拉甫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一半,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人守卫边境,给红其拉甫边防连做向导,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刚刚成立,马上要执行边防巡逻任务,巡逻的目的地是被称为“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沟,这一路上,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只能依靠牦牛引路,有时还会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

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巡逻队寸步难行。就在边防连发愁时,塔吉克族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来了。在此后的23年里,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作为向导,与边防官兵一起,走遍了红其拉甫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1972年8月,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带着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最后走了一次吾甫浪沟,然后把向导接力棒交到了儿子手中。

从此,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牢记父亲的嘱托,为边防官兵做向导,一干就是37个年头。从青丝走到白发,巡逻700余次,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图”。

37个春秋,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遇到的急难险情数不胜数。1997年,提孜那甫河水暴涨,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被大浪从牦牛背上打落,摔在一块大石头上,身体受了伤,3个月后才痊愈;1999年,遇到罕见的暴风雪,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腿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风中冻伤,军医费了好大劲才保住他的双腿……但他一直坚持巡边护边:“巡逻是国家的事情,也是牧民的责任。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1998年6月,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坚定地说:“我愿意永远与边防官兵一起,守卫在祖国边防线上。”

2004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儿子拉齐尼·巴依卡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父子俩一起走上了去吾甫浪沟巡逻的路。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详细地为儿子介绍路过的每一个路标、每一座险峰、每一处急流,他叮嘱最多的就是要守护好官兵的安全、守护好边境的安全。5年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把接力棒交到了儿子手中。

2018年,拉齐尼·巴依卡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1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学参加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的拉齐尼·巴依卡奋不顾身救起一名不慎落入冰湖的儿童,生命定格在41岁。“失去儿子我心里特别难过。但他是为救人牺牲的,我为他感到骄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说。

2021年7月,河南郑州突发特大暴雨灾害,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牵挂受灾的同胞,以儿子拉齐尼·巴依卡的名义捐款20万元。“如果拉齐尼还活着,他也一定会这么做。”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说。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被授予“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3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自力更生研制“千里眼”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