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崔小华砚海泛舟、忘我求索,25年以刀刻石,将松花石砚雕技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他让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彭冰 柳姗姗    2024-07-15 10:34:50    工人日报

一株碧荷生幽池,半片残叶听雨声——这是一方雕刻得栩栩如生、充满东方文化意境的松花砚,收藏在世界技能博物馆,名为《清韵》,出自吉林省劳动模范、砚雕名家崔小华之手。

吉林特产松花砚始于明朝,盛于清朝,因严限产量,存世很少。1979年,随着长白山地区陆续发现古砚材场,松花砚文化才得以重放异彩,而崔小华的作品就是这异彩中的一束光。

采访中,崔小华有句话说得热辣滚烫:“人的一生,能有几次让你热血沸腾的时刻?我为石狂!”正是源于这份爱到骨子里的痴狂,他砚海泛舟、忘我求索,将松花砚雕技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一见钟情 与石结缘

25年以刀刻石,崔小华的手指关节比普通人大了一圈。

“松花砚温润如玉,滑不拒墨,涩不滞笔,古人赞它‘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聊起松花砚,崔小华眼里闪烁着动人的光。

崔小华出生于河北易县,当地盛产的易水砚被誉为中国制砚之鼻祖。“上小学时,我去小姨家串门,亲眼看见老师傅在易水石上雕龙刻凤,刻出精美图案。当时我就对自己说:长大了我也要做这个。”崔小华笑称自己是“一见钟情,与石结缘”。

崔小华自幼喜欢画画、手工,经常拿着小刀在粉笔、砖头上雕刻。中学毕业后,对砚雕念念不忘的他便拜老师傅当起学徒。

然而,把爱好变成职业并非易事。“连续3个月,每天灰头土脸坐在那里挖砚池,师傅根本不让我雕刻,当时我不懂这是在练基本功,很不服气,加上肩膀一直顶刀伤着了,就跟师傅说不学了。”于是崔小华去北京当起了建筑工人,扛过钢筋,也抹过灰,但两个多月后,他又回到老家。“还是喜欢砚雕,心里放不下。”他说。

做砚雕师首先要练好刀工,每天重复同一个动作,枯燥至极。不过,重执刻刀的崔小华这次沉下了心:“择一业、守一生,再难也要咬牙挺下来。”

经过一年废寝忘食的练习,崔小华终于出师。但在加工厂埋头苦干几年后,技艺越来越精湛的他却开始迷茫:“易水砚的生产已经很成熟,做的样式稍微有些固定,感觉自己没有太多发挥空间。”

就在彷徨与不甘的当口,松花砚进入崔小华的视野。

化繁入简 由简至深

2008年,长白山的松花砚逐渐受到热捧,但当地缺少砚雕师傅。一位吉林老板前来招工,崔小华毅然北上。

当时,松花砚基本上都是平雕,崔小华决定将易水砚雕刻中的高浮雕等技法融入其中。不过,松花石石质坚硬致密,雕刻难度大,无法以纯手工的方法进行高浮雕。“我尝试着以电动工具造型,像磨玉那样磨出来,再用手工一点点修细。”崔小华说,看到立体浮雕的松花砚,大家都惊讶是怎么做到的,这类作品喜欢的人多,成交价也更高。

圆雕、透雕、浮雕、线雕、阴雕……灵活运用各种雕刻技法的同时,崔小华着力以创意设计赋予作品灵魂。

2010年,崔小华收到一块紫色石料,上面带着块黄。起初,他想把黄色部分雕成小鱼,象征财运,但又感觉那块黄很像太阳,思考再三,他简单修饰后把黄色做成“太阳”,取名《指日高升》。结果这件作品一上架就被买走了,而且高于正常价三四倍。

“虽然市场上有太多复杂、高镂透的艺术品,但有时简单也是一种美。”买家的一席话让崔小华深受启发。他意识到:“所谓大道至简,至拙至美。砚雕之道,不在于炫技,而在于如何用最少的功让石头说出自己的故事。”

为了让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崔小华坚持学习,参加了中国文联全国新文艺群体造型艺术人才培训班、河北美术学院砚台制作技艺非遗培训班、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吴笠谷制砚艺术高级研修班等。

“只有内心对艺术充满敬畏,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创作出富有灵魂的作品。”崔小华说,“雕砚,就是雕心。”

因材施艺 刀刻心景

每每拿到松花原石,崔小华都会“读石相玉”很久,力争基于石头自身的形、色、纹进行艺术设计,缘石赋形,因材施艺,刀刻心景,俏色巧雕,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崔小华告诉记者,松花石是颜色丰富的砚石类品种,最经典的颜色是绿色。据不完全统计,松花石俏色有100多种,有时一块石头上就有7种颜色。“巧用俏色,不仅能最大限度发挥有色原石的天然美,还可起到画龙点睛之效,甚至成为作品的题眼。”

独具特色的星点料,也是崔小华的最爱之一。这种松花石自带石眼,宛如星星点缀其上。如何利用好这些星点,发掘出石头的内在韵味,同样是对匠人非常大的考验。

一次,崔小华面对一块星点料琢磨了好多天,《红楼梦》中的情节让他顿生灵感。在他的精雕细琢之下,一位倚锄而立的婀娜美女跃然石上,背后漫天石眼仿佛雨中落英,若隐若现,浑然天成。这件名为《葬花吟》的作品一举夺得2018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

这些年,崔小华屡获大奖:《荷塘秋韵》获全国石雕石刻设计大赛首届“伍丁杯”大工匠现场雕刻竞赛银奖,《丰年》《天女散花》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第七届精品砚台评选一等奖,《踏雪寻梅》获第二届吉林省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

一件件立体生动、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的作品,让崔小华收获了吉林省技术创新标兵、省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今年,这位工艺美术大师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入职了长春工程学院。

“能在高校开办松花石砚雕课程,再次让我热血沸腾。”崔小华表示,“我会竭尽所能培养青年才俊,让砚雕文化生生不息,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父子俩的“星空影院”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