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武汉东湖之滨,华中地区最大的动车组检修基地——武汉动车段进入一天当中最繁忙的时段。
白天驰骋千里的动车组以5-10公里的时速,缓慢驶入检修库。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被称为“动车医生”的动车组机械师,从车顶、车内、车下3个层面对动车组进行“全身体检”。今年29岁、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李鹏辉就是其中一员。
一个夜班要检查上万颗螺栓、几千个部件,走上两三万步,李鹏辉对这些早已习以为常。今年也是他坚守岗位的第七个“五一”小长假。
李鹏辉时而俯身、时而下蹲,小到一颗螺丝、大到每项设备,他都排查得格外仔细。“‘五一’小长假期间,动车组白天都上线载客,夜间检修任务量较平时增长近20%,在检修作业的两个小时里,我们必须做到忙中有细、毫厘不差。”李鹏辉边测量闸片厚度边说。
2017年7月,李鹏辉大学毕业后来到武汉动车段。同年,武九客运专线建成投用,动车组车型迭代升级,一大批新工艺、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第一眼看到‘和谐号’动车组,流线型的车身、精致的白色涂装非常‘高大上’”。对动车组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李鹏辉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动车检修领域干出一番事业。
面对动车组成百上千个陌生的零部件和电气元件,仅有理论知识的李鹏辉一时间感到迷茫。为了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他常常在配电柜旁一待就是一整天,认部件、看电路、识元件,最终将CRH2、CRH380系列3种车型数百万字资料和数千张图纸逐步吸收消化,熟练掌握电器元件的位置作用、技术原理、逻辑关系,成为动车组的“行家里手”,先后获得“全国铁路技术能手”“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在日常检修中,李鹏辉发现一些更换下来的配件有一定修复价值,如果报废就太浪费了。工作之余,他独自对故障件进行拆解分析,有时为了找到替换件,他连续几周在单位、市场间来回奔波,尝试自主修复。在他的带动下,先后有14名同事加入他的团队。
2021年7月,以李鹏辉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李鹏辉带领团队立足技术创新,参与动车组配件和工器具的自主修理工作,逐步掌握了动车组受电弓视频监控装置、控制放大器等18项动车组配件自主维修能力,累计节约成本约605万元。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工作室紧贴现场需求开展小改小革,成功研制了动车组车门尺寸测量尺、蓄电池检测仪等15件工具工装,其中4项获得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9项获得国家新型专利。
“修好高铁动车,擦亮中国‘名片’”,这是李鹏辉写在工作本扉页的一句座右铭。他说:“我成长于高铁检修事业这片沃土,也将为这片热土奉献青春。”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