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郑惟桐14岁就成为象棋职业运动员,2014年获全国个人锦标赛冠军,晋升为特级大师。此后战绩卓越,是集中国、亚洲、世界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选手。2023年10月7日晚,郑惟桐夺得杭州亚运会象棋男子个人决赛金牌,这也是本届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第200枚金牌,刷新了亚运会中国队单届金牌数纪录。2023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其著作《跬步探路:郑惟桐实战布局评注》。本刊开设“象棋冠军成长记”专栏,讲述其成长成材之路。
自我接触象棋以来,这些年在各种场合遇到过很多老师和朋友,一提到象棋,听到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象棋我知道有胡荣华老师。他是“旷代棋王”,以前看新闻报道时,了解到他是当年最厉害的棋手。他还在比赛吗?现在还是当今水平最高的棋手吗?20多年来,我回答过多少次这样的问题早已无法记清。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就会想想,是不是近期认识的新朋友不多,跟外界接触少了?从这一点上,足见胡荣华老师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象棋的一个符号。
2004年4月,成都承办了当年的全国象棋团体赛。当时我在成都棋校学棋,对于正在成长关键期的我来说,这种能到现场观摩比赛、向职业棋手近距离学习的机会非常难得,自然不容错过。记得当时我一边在旁观战,一边拿着小本子找很多职业棋手签名,其间虽然多次在比赛现场看到胡荣华老师,但始终不敢上前找他签名。恰巧有一天,李艾东老师结束比赛后,在主席台上与胡老师交流,正好看到我在观看比赛,就把我叫过去,说你找胡老师签个名吧。胡老师欣然接受,我把本子递上前去,胡老师接过笔来唰唰写了“胡荣华”三个大字。我还清楚地记得,其中“华”字写的是繁体字。就这样,我在刚满10岁时,就得到了胡荣华老师的签名。
转眼间,5年过去了,我从四川省少年队队员成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职业棋手。那两年,胡老师的弟子李文雍创办了九城置业杯中国象棋年终总决赛,这是当年全国奖金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商业比赛。2009年,在决定“九城置业杯”总决赛参赛人选时,胡老师主动提出增加一名少年棋手,将其中一个参赛资格确定为2008年亚洲锦标赛少年组冠军,而不像第一届时由承办方选派一名棋手。胡老师当时在内部讨论时说到“我们就是要给年轻棋手更多锻炼的机会”。他的这个决定给了我一个参加顶级赛事的宝贵机会。不止于此,能够参加顶级赛事也提高了我的自信和自我期许。在参加“九城置业杯”的前几天,我在全国个人锦标赛上取得第十二名,成为一名象棋大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职业棋手的成长道路很难一帆风顺,我也不例外。我在2012—2013年陷入瓶颈,在全国大赛中很难赢棋,很难在正式的慢棋赛制中取得特别突出的成绩。那两年我也在困惑、迷茫中不断思考。恰巧,2013年7月,四川队主场对阵上海队,我执先手对阵上海队的赵玮大师,这盘棋又出现了那两年经常出现的一幕。我在布局阶段处于稍先的局面,中局感觉到有些难以掌控,就选择了稳健的变化,最后进入残局后仅多一个“兵”。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漫长的战斗后,也只能接受和棋。这场比赛四川队特别邀请到胡老师实时挂盘讲解,赛后很多老师和朋友都跟我说,胡老师在讲这盘棋时特别提到一个观点,年轻棋手就是要敢于拼搏,在比赛中愿意主动冒风险去争取胜利,这样才能把年龄优势发挥出来,如果总是一味求稳,则很难激发出潜力,成绩就很难再有大的突破了。这段话当时在我的内心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改变自己棋风的决心。
随后我作为职业棋手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也有幸与以前的偶像、前辈们在赛事中一一交手,但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没机会与胡荣华老师在比赛中交手。在参加2014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时,有一天比赛结束后,我在餐厅遇到胡老师,聊到我接下来的行程,我说已经办好了去美国的公务签证,要去美国参加中国象棋协会组织的推广活动。胡老师说,你不一定能去成美国,如果拿了冠军,就要参加“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了,比赛时间与去美国的时间冲突。对于一个没有取得过全国冠军但具有冲击冠军机会的棋手来说,胡老师的话增强了我的信心,我最后取得了冠军,参加了当年的“碧桂园杯”,并与胡老师一起分到B组,有了与胡老师在比赛中交手的机会。
2014年的“碧桂园杯”采用分组单循环制,胡老师一开赛即发挥出色,前三轮连续战胜了徐天红、吕钦、于幼华三位全国冠军。第四轮在后手对阵蒋川时,因对现今流行的开局变化不熟悉,临场应变吃了很大的亏,最后输掉了这盘棋。第五盘胡老师与许银川相遇,在略优的局面下选择大简化成和。
第六轮我执先手与胡老师相遇,前五轮我与胡老师都是净赚两局,这盘棋谁取胜都有很大机会出线,如果下成和棋,双方出线机会均渺茫。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开局选择了最喜欢的“仙人指路”,胡老师在我走完棋后,第一着棋即长考了接近10分钟,我虽感觉略有诧异但并不意外。众所周知,这是胡老师擅长的心理战术之一,随后我平复心情,努力将局面引入自己熟悉的套路。因为积分原因,胡老师并不愿意选择略亏缺乏反弹的主流变化,临场长考后选择了“退窝心马”的强硬走法,这路“退窝心马”的变化我在平时训练中有些研究,基本可以确信之后一个大转换后是可以占优的,因此我在交换掉车马后顺利占据了优势,胡老师在下风中依然积极寻求翻盘的机会,策划了一个精彩的炮打边兵弃车偷杀的手段。不过由于是慢棋,加之我开局有所研究,此时到关键时刻时间还所剩较多,经过反复计算后发现,不接受弃车而吃黑过河卒,黑方车双炮正好难以组成杀棋,化解危机后可以取胜。
这盘棋虽仅21个回合,但至今想来仍回味无穷。让我更觉得难得的是,在这次“碧桂园杯”后,截至目前,胡老师就没有再参加过正式比赛了。我也是在胡老师最后一次职业比赛时有幸与他交手。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2015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我从甲组64强开始,经过了艰难的六场淘汰赛,最终蝉联个人锦标赛冠军。在颁奖仪式上,胡老师给我颁奖,我情不自禁地说:“能有胡老师给我颁奖真是太难得了。”
胡老师年过七旬后很少到象棋赛场观战。这几年,我们见到上海队的领导、教练或队员时经常问一个问题:胡老师最近怎么样,身体好吗?有什么比赛会出来吗?不过经常得到的反馈都是胡老师最近在家,身体很好,近期应该不会出来,我们一年都很难有机会见一次胡老师。去年,我在全国智力运动会比赛期间遇见了胡老师,深感机会难得,在向他汇报了我即将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新书的情况后,因他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关心,希望能将和他合影的照片放在书中,他欣然接受,我们特地去赛场外合影,并将照片留存在书中。
胡老师出生于1945年,今年将满79岁。近两年两次见他,他的精神状态依然非常好,作为后辈,我感到很开心。祝愿胡老师身体健康,再次感谢胡老师对我的指引和帮助!
(《人民周刊》2024年第3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