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雅:2000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蒙古族,2017年参军入伍,后成为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的一名移民管理警察,2023年加入马背警队,执行骑马巡边任务。
在蒙古语里,好运的说法是“嘿木日”,“木日”的意思是马。牧民们认为,骑马的人会带来好运。吉雅第一次在工作中骑马,好运就来到了她身边。
2023年12月28日,吉雅作为内蒙古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乌拉盖马背警队的新队员,参与了人生中第一次骑马巡边任务。在零下39摄氏度的天气中,吉雅和其他4名队员一人一马,在皑皑白雪中前行。
为了御寒,吉雅用厚厚的护耳棉帽和面罩挡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眼睛四周。她呼出的热气在极寒天气中凝结成冰晶,裹在长长的眼睫毛上,扑闪扑闪着,像化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冰雪妆”。这个唯美又奇特的镜头很快在网上火出圈,网友直呼:护边英雄,巾帼不让须眉。
卸下厚重的保暖装备,露出真容,吉雅是个俊俏的“00后”姑娘。电话那头,她喊着《环球人物》记者“老师”,兴奋地讲述自己意外走红的经历:“拍视频本来只是为了记录我们马背警队的工作日常,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网友的关注,也很庆幸能有这个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支驻守在边境的队伍。”
为什么不开车?
对于骑马巡边,很多网友感到疑惑:“现如今交通工具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骑马?”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边境线绵延1103公里,乌拉盖马背警队负责守护其中的20多公里。这部分区域地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内,60%的地域被湿地、丘陵覆盖。“夏天草能长到一米高,很容易卷进车子底盘,如果被排气管点燃,特别危险;冬天就更不用说了,强降雪后,大雪封路,车子根本没办法通行。”吉雅解释说,“另外,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多,开车可能会惊扰到它们,导致动物迁徙搬家,不利于自然环境保护。”
对于网友支招的无人机巡逻方式,吉雅表示在冬天也不管用,“极寒天气里,无人机电池会瞬间掉电降压,无法正常启动”。
“运输车+骑马”的方式,成为马背警队探索出来的最有效模式。车子可以通行的路段,为了节省马的体力,开车前行;遇到复杂路况,灵活的马便成了民警们的“双腿”。
2019年,基于地区特点和工作需要,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组建了全区第一支马背警队——乌拉盖马背警队。阿其图是个不善言辞的内蒙古小伙子,从小就喜欢骑马,一听说可以骑着马巡逻边境,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并成为警队队长。
警队建立之初共有队员16名,大多是从会骑马的民警中选拔而来,平均年龄25岁。如今,根据工作安排,警队设置了两名常驻队员,即队长阿其图和马术教官赛音白乙拉,其他队员就像吉雅一样采用流动机制。“乌拉盖大队的每一名民警都可以是马背警队的队员。马背警队算是基层中的基层,也是大队的教育基地。新警入队后,这里往往是他们到达的第一站。”吉雅说。
有的队员跟吉雅一样,到了警队才开始学习骑马,跟警马建立默契成了首要任务。
进入警队几个月后,吉雅发现,每匹警马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小脾气。阿其图的马很有王者风范,巡逻途中总爱走在最前面。队员伊特格勒的“飞将军”是一匹黑马,特别霸气。有一次,一名摄像师开玩笑想跟“飞将军”拍合照,还被它调皮地顶了出去。
吉雅的警马名叫小青,是头温顺的小马。小青喜欢贴在吉雅身边,让吉雅帮它顺顺毛,像个黏人的“小姑娘”。可是一上路,小青就完全没有了“公主气”,纵横驰骋,野性十足。
第一次骑马巡边之前,吉雅花了一周时间学习骑马技术。“一开始我连马都上不去。因为马的个头高大,我踩脚蹬子的腿使不上劲,还需要队友帮忙才能上马。”吉雅从小生活在内蒙古,对骑马有一定了解,但并不熟练。直到加入马背警队,她才真正意义上学会了骑马。
“一支孤勇前行的队伍”
吉雅并不是一名新兵。她2017年参军入伍,第二年,随着公安边防部队改革,成为乌拉盖管理大队的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几个月前,吉雅加入马背警队。“我之前主要负责文字工作,虽然有点枯燥但还算舒适。骑马巡逻跟坐在办公室很不一样,长期身处户外,精神高度紧张,完全是两种体验。”
在新的岗位上,吉雅很快调整好心态。听到记者感叹在雪地里骑马很辛苦,她笑着摇摇头说:“比夏天好呢,人如果在夏天从马背上摔下来,没有保护和缓冲,很容易磕磕碰碰,但冬天穿得多,雪又厚又软,心里反而会有安全感。”
2023年12月中旬以来,锡林郭勒盟受到持续低温寒潮侵袭,乌拉盖地区温度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吉雅调皮地打了个比方,“直观点讲,就是比冰柜还要冷得多,我们家用的冰箱最低温度也就是零下18摄氏度”。
在这样的环境中骑马巡边,做好保暖很重要,否则会存在失温冻伤的风险。
巡边当天,吉雅和队友们穿好支队统一配发的棉大衣和马靴,“马靴要足够长,能把小腿包裹住,腿部暖了身体就不会太冷”。吉雅还特地带了几个暖宝贴,贴在膝盖等关节部位。如果遇到更冷的天气,他们还会穿上可充电加热的鞋垫,配上大容量充电宝,暖流从脚底板一直散发到全身。
出发前,吉雅和队友们提前在马料里掺入一些酒糟。酒糟热量高,可以帮马提供御寒的热量。他们还特意把马嚼头拿到室内预热了一下,避免冷铁沾上马嘴伤害到马。
等大家推门而出时,马的皮毛上已经挂上一层薄霜。他们将马带上巡逻车,开车到达一处护边驿站。在锡林郭勒边境线上,护边驿站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户户散落的牧民家被设置为驿站,成为边境警民合作的最佳范例。牧民们会向民警反映情况,比如有没有陌生车辆、人员在附近活动,有没有牲畜丢失;民警们则帮他们送快递、上门办理证件、送急需物资等。
在护边驿站稍作休息后,吉雅等人骑上马,前往边境线附近,检查沿线的铁丝网有无被破坏的痕迹,观察周围野生动物数量、降雪量,视情况向当地政府报告。
乌拉盖马背警队负责守护的20多公里边境线范围内,冬天经常大雪封路。警队每周要巡护边境线一到两次,每次都要走七八个小时。吉雅和队员们骑着马,在边境线一片白雪茫茫中艰难前行,看起来就像“一支孤勇前行的队伍”。“我们这支队伍的职责,就是要去到祖国最远的地方。骑马走在人烟稀少的边境地带,我才真正明白‘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的意义。”吉雅说。
“白眉大侠”们的守护
马背警队组建之初,阿其图带着大家打了一次“胜仗”。当时,非法盗挖药材的不法分子猖獗。这些不法分子通常昼伏夜出,而警车灯光在夜间容易暴露,不利于抓捕。马背警队夜间隐蔽性强、机动性高,成了犯罪分子的“克星”。2019年,马背警队连续处理了近30个盗挖野生药材的不法分子,缴获芍药根上千公斤。
除了打击犯罪,马背警队平日里承担最多的是救援任务。
“乌拉盖地区一年中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被雪覆盖。如果赶上‘白毛风’,是警队最揪心的时候。”吉雅介绍。所谓的“白毛风”又叫“白灾”,在气象上被称作“吹雪”或“雪暴”,是牧区一大灾害。出现“白毛风”时,大风会把地面的雪和云中下降的雪漫天翻卷,能见度极低,对畜牧业、交通运输影响严重。
2022年3月下旬,“白毛风”来袭,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里,瞬时风力超过8级,能见度不足10米。乌拉盖马背警队接到警情,有5辆车18人被困在路上。阿其图和队员们骑马赶到,跪在雪地里,拿着铁锹清理车辆底盘的积雪。严寒刺骨,队员们的棉衣内里却湿透了,手脚麻木得几乎握不住锹把。持续10多个小时的救援中,他们用断了3把铁锹,拉断了2根拖车绳。
吉雅来到马背警队之后,经历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救援,是寻找被牧民视作“命根子”的牛。那是2023年12月初,道路被雪封堵,无法正常通行。警队队员们接到牛群走失的求助电话,骑马上路。眼看还有2公里就要到达目的地,可雪深得马也走不动了。队员们只好下马扛着铁锹徒步前进。大家一路顶着风雪严寒跌跌撞撞前进,人都快冻僵了,最终在一处洼地找到了丢失的19头牛。吉雅回忆:“在那样的天气状况里,牛经过的痕迹很快被雪覆盖,没有线索,找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到牧民找回牛之后的欣喜和激动,我们觉得一切都很值。”
一天的巡边任务结束,吉雅和队员们带着一身冰霜回到营地——位于乌兰哈达二线检查站的一处平房。这里远离市集乡镇,冬天没有路过的游客和车辆,小楼像孤岛一般。因为没有厨师,营地的一日三餐,都靠他们自己做。冬天的夜晚特别漫长,刷手机成了队员们解闷的方式之一。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刷屏”的热点。网友们对马背警队的生动描述——“白眉大侠”“冰雪妆”“红脸警察”,在吉雅看来亲切又美好。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他们还会留守营地,继续保卫祖国北疆的安全。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