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6点25分,26岁的冯海旭驾驶71503次万吨列车,满载煤炭,驶出位于山西省长子县的长子南站,奔向370公里外的台前北站。春运期间,许多行业对能源需求量增大,这些煤炭将经过瓦日铁路发往华东、华南地区,为企业生产提供能源保障,将光和热送到千家万户。
冯海旭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乡机务段长子南运用车间一名年轻的老司机。说年轻,因为他正值青春活力的年龄,也是郑州局最年轻的万吨司机;说老司机,因为他2018年11月参加工作,已经在火车司机岗位摸爬滚打5年多。
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东至山东日照港,全长1260公里,是我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第一条30吨轴重重载铁路,是世界上首条一次建成1000公里以上重载铁路,也是连接我国东西部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目前,累计发送煤炭等货物5.05亿吨。新乡机务段担当长子南至台前北(济矿物流)间370公里的货运列车牵引任务。
冯海旭驾驶的万吨列车长达1600米,是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的8倍;如长龙般的万吨列车由太行山顶一路呼啸飞驰至豫北平原,海拔垂直下降1100米,担当区段13‰的坡道26处,车头、车尾最大高低落差20米,相当于6层楼高。这些对万吨司机都是极大考验。
“上坡倒不可怕,最难操纵的是下坡。长子南到汤阴东区段有10次精准制动时机,每次推闸把的时候,必须把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才能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冯海旭说。
区别于其他重载铁路,瓦日铁路长子南到汤阴东区段190公里都是连续长大下坡道,司机每次制动列车时的减压量误差不能超过1kPa,对应操作手柄的刻度线不能超过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那么细。如果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列车超速、被迫停车、车辆分离,甚至列车脱线。司机必须握紧闸把,小心翼翼推动,保证每一次制动的绝对精准。
想成为一名万吨司机并不容易,要经历学员、副司机、普列司机、万吨司机四个阶段,培养周期至少5年。冯海旭来自农村,能吃苦、有知识、勤奋,他主动报考万吨司机,经过严格考核鉴定,终于成为全局仅有的32名万吨司机之一。为此他用了5年2个月,创下年龄最小、考取时间最短的纪录。
今年春运虽然是冯海旭驾驶万吨列车后的第一个春运,但坐在司机室的他手、脚、眼睛、耳朵并用,制动时机精准,操纵列车平稳。
冯海旭的每一次值乘是“漫长”的。他首先从车间所在地安阳,乘坐1个小时通勤汽车到达汤阴东站,经历一个“汤阴东-长子南-台前北(济矿物流)-长子南-台前北(济矿物流)-汤阴东”的大循环交路,才能返回车间,共需5-6天时间。
“一日三餐不规律,但我们的吃饭时间很‘固定’,不是在上车前,就是在下车后。”冯海旭幽默地说。值乘途中,繁忙又精准的操纵没给他留下吃饭时间,而且也不敢喝水,因为他的手始终和闸把在一起,最怕喝水多了忍不住想“方便”。连续几个小时的值乘,加上一路上的标准化“呼唤应答”,每次下车后都是口干舌燥。
“不过,我们中间也有空档。一路下山,过了红旗渠站,列车有2分钟是惰力运行,我们可以抓紧‘方便’一下。”冯海旭说。
春运期间,瓦日铁路货运量增加、列车开行密度大,每天开行的重载列车比平时增加20列左右。冯海旭的第一个春运注定是繁忙的。在驾驶过程中,他不间断瞭望线路,掌控列车速度,安全平稳地将电煤运至目的地。
“台前北站,71503次列车完整。”
“记点,15点45分。”运行5个多小时后,冯海旭驾驶的万吨列车顺利到站。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