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设备相当于动车的神经中枢,完成一列动车组车载设备检修好比进行一场开颅手术。大家把我们称做‘脑专家’,所以细节必须到位,检测必须精准。”2月18日20时许,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动车检修所内,张为红一边给一列CRH5G-5211型和谐号动车组驾驶设备进行着检查试验,一边对徒弟周惠燕叮嘱着。
春运期间,张为红所在的西宁电务段西宁车载设备车间列控检测工区明显忙碌了起来,师徒俩连轴转。
在动车驾驶室内,张为红和周惠燕分别操作试验着MMI、DMI等车载设备,这些显示器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专门负责为司机接收各种数据信息。各项指标确认无误后,张为红从工具包里拿出一张车载IC卡开始转储列车运行数据。局促的空间有些闷热,张为红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珠,转身对周惠燕说:“这个过程万万不可急躁。”
从车厢出来,俩人又开始了“上天”“遁地”作业。动车车顶光滑且有弧度,经验丰富的张为红早就习以为常,在约6米高的车顶上,他如履平地,敏捷的动作引得旁边的工人连连称赞。
动车车头、车尾顶部各有4个像鲨鱼鳍的东西,这是动车的天线。这类天线专门接收GPS定位和语音数据通信信息。张为红蹲在车顶检查天线外观状态,神情专注。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检修作业仍在紧张进行。在确定车顶设备良好后,他们转战车底。
周惠燕蹲在车辆旁,仰头检查安装在车轮处的速度传感器。转移到1米多深的地沟后,作业空间变得异常狭窄,四周光线不好,他们检查得格外仔细。
“每颗螺丝上都要做防松标记,因为速度传感器会影响动车的运行速度。螺丝松动可能导致高速行驶中的列车紧急制动,必须特别小心。”张为红一边拿着手电筒检查,一边和周惠燕交流着心得。
21时40分,动车组上所有电务设备都检查完毕,整个过程中,他们从车头到车尾至少走了3个来回。春运期间,他们每晚要全面检查试验5列动车组,一个晚上要步行大约9公里。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