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徐动型脑瘫患者,方瑜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全身上下只有脚能动。虽然身患重疾,但她的思想是灵动的,她坚持用文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用还算灵活的脚趾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圣歌”。
近日,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方瑜的诗集《子夜圣歌》,由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这是方瑜的首部作品,收录了她近20年来创作的200余首诗歌。
用阅读丈量世界,“读书让我更自信”
方瑜,笔名子夜,1987年出生于江北区慈城镇。因为早产,她出生时仅有3斤6两,身体十分羸弱。出生第40天,她患病了,不能自主控制行动。时间一天天过去,她却脚不能走,手不能握,说话含糊不清,甚至连面部表情也难以自控。从记事起,当同龄人在蓝天下奔跑嬉戏时,她只能蜷缩在十平方米的小屋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视线到不了的地方,阅读却可以,于是她下决心要学会汉字。因无法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方瑜看电视节目,靠听声音、看字幕,自学了3000多个汉字。
“读了1万多本书,(每天)最少读4个小时……(有了阅读的积累)渐渐地眼界宽了,思想多元了,也更自信了。”这是方瑜在微信对话框中打出的文字。环顾她的房间,两个书架上堆满了书。
“她常常一箱一箱地买,现在家里到处都是书。”方瑜妈妈说,每次去书店或图书馆,方瑜都会带回好几本书。如果实在拿不动了,她会将书籍封面拍下后网购。
书买回来后,方瑜就陷进装有四个轮子的沙发里,把书放在茶几上,左脚踩住,右脚翻页,一本一本地读下去。累了,就调整一下因四肢不平衡而歪倒的身体。
近二十年笔耕不辍,一朝结集成册
长期的阅读习惯,使方瑜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身体的残疾,则赋予她敏锐的心灵触觉。写作,成为她表达的重要方式。
18岁那年,她让妈妈买来电脑并学会用脚点击鼠标打字,一点一点敲出20余万字,有诗歌、杂文,还有小说,不少作品发表在她的个人公众号“子夜的歌”里。
“《子夜圣歌》是我的第一部诗集,写作时间跨度近20年。识字以来我一直在写诗,坚信有一天可以集结成册,被热爱文学的朋友欣赏吟诵。”无法正常表达的方瑜,为了让读者了解她的这本诗集,在电脑上提前写下了这些文字。
《子夜圣歌》分“酷醪”“圣美之欲”“观世”“长勿相忘”“子夜的歌”五辑,诗作视域独特,语言个性鲜明,或幽邃深沉,或激越犀利,发人深思。
她对自己的第一首诗印象深刻。“从一个视频中,看到一个画面很美。”这个美的瞬间被她用文字定格,“那一刻,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爱在瞬间绽放了笑靥,也在瞬间枯萎凋谢……”
她的不少诗歌的题目取自唐诗宋词,诗句中有不少典故。“从识字之初我便深深地爱上中国古典诗词,可以‘起舞弄清影’,也可以‘一览众山小’;可以‘采菊东篱下’,也可以‘致君尧舜上’。我在这本书中融入了很多古典诗词、典故,希望把这份力量传给更多的年轻人。”方瑜说。
新年愿望“想为残疾人朋友写本书”
出版诗集是方瑜2023年初的新年愿望。江北区残联获悉后,主动联系方瑜,并为她联系慈善、文联,为她争取经费。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子夜圣歌》近日顺利出版。
诗集出版后,方瑜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说出了好几个新年愿望。
“首先我想推广这部诗集。”她想着先给周围人看看,收集大家的看法。在她加入的“夜猫子研究所微信群”中,不少人申请为她写书评,还有人表示愿意成为宣传《子夜圣歌》的“自来水”。
接下来,她准备再出一本书,并且已在付诸实践。“今年想采访几个残疾人朋友,然后写一本纪实文学。”方瑜在微信中告诉记者。(记者 潘苗 通讯员 葛棉棉 张娜 )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