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孔繁森日记(校注)》主编赵少峰——

立时代潮头,让“繁”星满天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4-10-28 18:19:03    《人民周刊》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无论是孔繁森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以人为名,还是女排精神等以群体为名的伟大精神,都代表着一批批党员干部在新中国的不同时期,领导人民群众拼搏奋斗的历史进程。”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赵少峰曾挂职共青团山东省聊城市委副书记,带领团队校注出版了《孔繁森日记》。日前,生于聊城、长于聊城的他,作为孔繁森家乡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畅谈对孔繁森精神的理解。

赵少峰说:“孔繁森精神虽然表彰的是孔繁森一个人,体现的却是改革开放以后,为西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一批内地干部的时代精神,是一种集体的写照。”

 

图为山东省聊城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中的孔繁森雕像。(资料图)

 

孔繁森精神超越时代与地域

“在山东省聊城市,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都在学习孔繁森精神、接受孔繁森事迹的教育。”赵少峰介绍。近年来,几乎每一位新上任的聊城市委书记、市长,县级或副县级领导,报到后的第二天都会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瞻仰参观或接受培训。

聊城大学每年也会联合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举办“重走繁森之路,寻访红色记忆”等活动,并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党员、团员等,到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精神激励。“大家在现场耳濡目染,才能更好地学习孔繁森精神。”赵少峰说。

赵少峰介绍,如今聊城市涌现出许多志愿者。团市委下设的志愿服务者协会,每年都会开展很多志愿服务与宣传活动;聊城大学也组建了多支志愿服务队,如研究生支教团、本科生支教团等,时常利用寒暑假到云南、贵州等地和偏远山区,辅导当地孩子读书、捐赠生活学习物资等。

“这些都是对孔繁森精神的传承。”学习孔繁森精神,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甘于奉献、热爱人民、鞠躬尽瘁,“这种为国为民的情怀不分时代、不分地域”!

让后世追随者“繁”星满天

孔繁森去世已经30年,如今已不再是他生活的改革开放初期,绝大多数人也不会有援藏的经历。那么,在当今时代学习孔繁森精神,应当弘扬什么?

“我们首先应当知道孔繁森都做过什么,又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赵少峰介绍,孔繁森在援藏期间,服务于西藏的发展,对于增强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对于维护我国边疆社会的稳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员干部应当努力提升自我约束力,提高自身品质。赵少峰说:“作为党员干部,对孔繁森精神的学习,应当内化为一种对自我的要求和约束,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为社会带来积极价值的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赵少峰认为,赓续弘扬孔繁森精神,尤其要抓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如果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在读书的时候好好学、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好好干,无论经商还是从政,在各个岗位上都能够为国为民,便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要对青少年多加关注,用孔繁森精神等主流价值观去影响和引导青少年,带给他们思想的启迪。

在赵少峰看来,还应当通过培养骨干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把像孔繁森一样,对社会甘于奉献、优秀的人才推举出来,让他们影响基层,向社会宣传正能量。”他说,如果每一个基层组织中都有像孔繁森那样的人,整个社会就会“繁”星满天,处处熠熠闪光。“宣传弘扬孔繁森精神,就是为了以孔繁森为榜样,让更多后来者前赴后继,孔繁森精神如此才能发扬光大、绽放光芒!”

学习孔繁森精神应与时俱进

在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孔繁森精神以括号形式附在老西藏精神之后,我们对此应当如何理解,两种精神之间又有怎样的异同?

“孔繁森精神是老西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老西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赵少峰表示,老西藏精神更多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西藏解放发展过程中突出展现的精神力量;孔繁森精神作为对老西藏精神的一种继承,主要表现的是改革开放之后,新一代从内地到西藏的干部是如何推动当地发展的。

赵少峰认为,学习孔繁森精神,既要学习他对党、对人民纯洁、深厚的感情,也要继承他不断求知的优良作风。“在当今社会的浮躁喧嚣中,能够静心读书的人变少了,而孔繁森爱读书,他读的书涵盖历史、政治、教育、国际关系等不同领域,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热爱学习的缩影。”

谈及在新时代赓续传承孔繁森精神的重要价值,赵少峰表示,在当前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学习孔繁森在西藏甘于奉献的精神。“国家要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来自人民,特别是如孔繁森一般立于时代潮头的人,他们是重要的引领者、推动者。”

赵少峰说,如果有更多人拥有孔繁森一样的品格,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时刻思考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做什么,如果每个人都能立足自己的岗位、干好自己的工作,时刻记得为国家奉献,将会形成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凝聚力,这也是孔繁森精神带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人民周刊》2024年第19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19期

上一篇:女子采油队的变与不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