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当代教育家应具备三个关键品质

——访北京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张文凤

本刊记者 张若涵    2024-09-29 15:26:45    《人民周刊》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如何结合实践理解这份意见?

近期,北京市特级校长、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党总支书记张文凤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张文凤与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创新绿色成长教育理念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记者:绿色成长教育理念是您办学的价值取向与核心追求。提出该理念的背景是什么?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又是怎样践行这一理念的?

张文凤:2008年,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以下简称“翡翠城分校”)建校,我和老师们一起总结出绿色成长教育理念。16年来,我们从未偏离过对于教学的这种追求。该理念有三个关键词——自然、自主和可持续。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有各自的成长节奏和规律。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定要遵从自然规律、因材施教。此外,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并帮助学生自我约束,从长远角度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在我们学校,一年级学生入学后会在植树节期间,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的成长林里种一棵银杏树,和教师一起呵护小树6年的成长。在六年级毕业时,每一位六年级学生给3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我们会把这些信密封好,装在坛子里,埋在学生所在班级的银杏树下。3年后的6月30日,我们会邀请这些毕业生回到学校,看看自己当时许下的心愿是否变为了现实。

这项活动我们已经坚持了10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离开小学后的学习生活是否顺利等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转变现在的教育模式。此外,这样的活动也会给学生带来归属感,让学生无论何时归来都能寻找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这也是我们教育理念可持续的体现。

“走出去+领进门” 助力教育家队伍成长

记者:翡翠城分校是辖区内的窗口学校,拥有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那么,学校是如何帮助区域内其他教师队伍成长的?

张文凤:作为教育家型的校长,除了要把自己的学校办好,还要主动作为去辐射更多学校,实现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2019年,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作为集团的总校长,我每年会安排翡翠城分校五六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集团的成员校交流轮岗一年,同时邀请农村学校的老师到翡翠城分校,接受为期一年的培养。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一个在更高平台展示自己的机会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加自信,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此外,我们鼓励骨干教师和短缺学科教师在集团校之间双向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建立优秀教师引领下的教研一体化,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及教育资源的整合。

我们也会举办全集团的课赛,要求学校所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人上一节课,起到互相促进和交流的作用。每个学期末,我们会从全集团征集并评审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和论文,对于优秀的案例、论文进行表彰并举办分享论坛。我每三年也会带领集团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聚焦诸如家校社关系、数字转型等教育最前沿的话题,帮助教师在自我提升方面把准方向。

记者:张文凤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有11位来自北京市远郊区的校长入选和参与。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您是如何帮助这些校长向着成为教育家型校长努力的?

张文凤:2019年3月,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领航班张文凤校长工作室成立,成员校覆盖北京市11个远郊区,师生总数达1.5万人。我会走访这些学校进行诊断,同时邀请他们到学校以及市内外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工作室建设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工作分为三个单元网格,分别为学习与思辨、诊断与改革、辐射与帮扶;将工作和评价分离,充分发挥由党建干部组成的督导评价职能部门的促进功能,使得工作室切实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工作室已经有多位校长去往重点学校担任管理工作,有的校长更是成为当地教育集团的校长。在工作室的带领下,这些校长都成功促进自身学校教育教学和文化建设的不断提升,帮助他们所在的学校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当代教育家要有家国情怀、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

记者: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可否请您谈一谈对教育家精神内涵的理解?

张文凤:当代教育家的品质,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三点。

一是要有家国情怀。作为一个教育家型的校长,应该时刻踩在时代的脉搏上办教育,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贯穿始终;需要与时俱进,真正把办学和教育改革密切结合起来,在更大的坐标上讲办学故事。

二是要有责任担当。面对教育工作要走出舒适区,勇于面对教育领域的难题,比如教育数字化转型。利用暑假我学习了多部相关书籍,并参加了一些专业培训。回到学校,我和老师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内容,共同探讨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课程。所以说,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不管多难,我们都有责任去做好。

三是要有教育情怀。当代教育家对教育变革要有敏锐的认知,对老师的管理、对学生的培养要以人为本。成绩很重要,但是不要只抓分数。要以辩证思维看问题,永远把孩子们放在前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好习惯。

 

(《人民周刊》2024年第17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17期

上一篇:最好的纪念是接续奋斗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