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士兵,即使离开铁打的营盘,脱下昔日的戎装,仍然会保持军人的勇气和信念,在地方建设这块“沙场”焕发新的荣光。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且看几位广东退役军人优秀代表是如何在新的岗位发光发热,继续为人民服务的。
乡村阅读守望者谢颂泉
1985年入伍,2001年退役,16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谢颂泉的心志。转业到地方,他在广东省深圳市政协办公厅继续履职奉献。
沿海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老家湖南衡山变化却十分有限,谢颂泉下定决心要为家乡做点什么。修路、架桥、疏渠,从2008年起,谢颂泉每年至少将两个月的工资投入到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
几年后,家乡的物质条件有了明显改观,但细心的谢颂泉发现,家乡的精神文化生活却依然贫乏。2014年夏,当他和往常一样回到家乡时,得知了一个令他不安的消息:他老家所在的村组,22个高中毕业生中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
“我要让书声琅琅成为乡村的主旋律,盖过那些麻将的嘈杂声!”谢颂泉决定改变之前的资助方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援助,我们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成长的家园。”
说干就干。从2014年到2024年,10年间,在谢颂泉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建成5座泉蓉书苑,其中3座正在运转,拥有藏书5万余册。
谢颂泉常年聘请专职老师和生活老师驻守书苑,泉蓉书苑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四点半”学校。通过泉蓉书苑,谢颂泉希望让乡村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缺亲人、缺亲情、缺亲伴的学童被谢颂泉概括为“缺三亲”学童,帮扶中,他发现这类群体情况特殊,应该成为关爱的重点对象。从2018年起,谢颂泉启动了“筑巢育百孤”项目,由书苑为“缺三亲”学童提供“六免费”,即学习场所免费、阅读免费、集体辅导免费、文体活动免费、心理抚慰免费、食宿免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年间,泉蓉书苑共接收68个村留守儿童2230人次,其中帮扶“缺三亲”学童超过160人。目前,接受过书苑帮扶的“缺三亲”学童已有2人在读研究生,19人考入各类大专院校,70多人在读高中或职业中专等。
“永不卷刃的尖刀”李苏民
在儿子李广眼中,他的父亲李苏民就像一把永不卷刃的尖刀一样,在人生各个阶段都能发挥党员和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为党、为人民、为祖国矢志奋斗、赤诚奉献。
1976年,李苏民入伍到中央警卫师当兵。入伍第一天,他就在新兵连当了副班长,三天后成了正班长,三个月后更是在老连队里担任班长。
新兵在老连队里担任班长的概率微乎其微,李广好奇父亲是怎么做到的。“除了底子比较好点,当然是每一项都要比别人更加刻苦训练。”父亲举例,比如训练投掷手榴弹,他一天的练习量超过2000次。
1979年,没有作战任务的李苏民坚决要求前往前线,因为在他看来,当兵就要到战场上厮杀搏斗。为此,他写好了遗书,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由于作战勇猛、战绩突出,李苏民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尖刀英雄连”,他个人也荣立三等功。后来,由于多次带领连队参赛小组在战术训练比赛中赢得名次,李苏民再次荣立三等功。
1986年李苏民退役转业,成了一名狱警。在押送罪犯行动中,他临危受命,担任押送中队指导员并出色完成任务,荣立个人三等功。在全国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中,他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类似的殊荣还有很多,但让李苏民最骄傲的是,在30年的警察生涯中,从他手中刑满释放的罪犯,没有一个再犯过罪!三十年如一日,在罪犯思想教育改造上,李苏民投入了大量心血。
退休后,李苏民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继续发挥“尖刀精神”。响应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号召,他多次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新兵做入伍动员等,受到广泛好评。
福利院“大管家”周济象
2016年8月,从部队退役的周济象选择到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社会福利院上班。
30岁的小伙子干点啥不好呢?非要干“伺候”人的活儿。父母的质疑与埋怨并没有影响周济象的选择。可当他推开福利院门的那一刻,着实惊呆了——
院子里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衣服到处晾晒,远处还有一位老人在随地大便。
福利院里的26个老人存在盲、聋、孤、寡等情况,他们生活习惯各异。院里仅有的两个小孩,问话时头也不抬,完全不搭理人。
“到福利院更能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初自告奋勇来福利院时,周济象满腔热忱,可没想到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那又怎么样!周济象可是在海军部队经受了12年打磨锻造的“钢铁战士”。在部队,比这难比这苦的时候多多了,不照样立过功、受过多次嘉奖吗?这点苦不算什么!
打定主意,第二天周济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护工的指引下,周济象帮忙给卧病在床的老人擦洗身体,给老人翻身,在老人身下垫护理垫……一套动作下来,周济象累得满头大汗。
虽身为副院长,但因为工作人员少,加之没经验,所以像给老人做饭、喂饭,换灯管,接水龙头,清扫厕所等日常小事,周济象都得亲力亲为。为了提高专业素养,周济象还抽空考了护工证,在日常照护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
一年后,周济象当上院长,并对福利院的居住环境进行改造。这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但他做好了思想准备。遇到反对意见,他就苦口婆心地劝说;个别老人不听劝,他就像哄小孩一样地哄。摸索中,他通过设置各种小奖项激励老人,老人们也越来越配合,福利院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周济象对饮食制度的改革也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以前吃什么得看阿姨心情,现在吃什么完全由我们决定。”“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召开院委会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9年的一天,福利院里时年10岁的孩子小莫(化名)对周济象说:“院长,长大后我想像你一样去当兵。”
跟他做俯卧撑、玩双杠,带他去公园散步、去图书馆看书,自掏腰包到理发店给他理个帅气的发型……持续一年的用心陪伴终于换来了小莫的上进和对自己的交心。对比当初小莫的叛逆暴躁,周济象此刻别提有多开心了。
2023年,周济象成为韶关市唯一一位获评广东省民政厅颁发的岭南“最美养老院院长”奖章的院长。
他们,只是退役军人群体的缩影。在广东,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心怀祖国人民、矢志强国建设、默默奉献耕耘的新时代退役军人。是他们,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撑起了有力的一角。
(叶婷婷、温丰羊、金佳、李广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民周刊》2024年第16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