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学习特区创新经验 传承改革开放精神

——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4-08-19 11:30:10    《人民周刊》

1979年,名为《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的“中发50号文”,拉开了广东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序幕,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也由此肇始。10年后的1989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洪、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李灏、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陈锦华等在深圳发起创办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至今年恰满35周年。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作为仅有的2所社会智库,首批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因改革开放而生、扎根改革开放沃土、与深化改革同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工作,亦是对改革开放精神的诠释与阐发。

近期,本刊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解析特区深圳的改革经验、开放亮点,纪念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建院35周年,致敬深圳等经济特区获批设立45周年。

 

图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使用过的电话、电脑,第一次交易使用的钟与锤等,陈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本刊记者 武凤珠摄

 

体制机制创新造就“深圳奇迹”

记者:您曾提及,深圳成功的秘诀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在学界对于改革开放精神内涵的阐释中,创新也往往被视为改革开放精神的核心内涵。那么,在40余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圳积累了哪些体制机制创新经验?

郭万达: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的研发动力,才造就了改革开放的“深圳奇迹”。‍‍深圳的体制机制创新,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第一,产权制度创新。比如,深圳由政府投资的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有的与企业合作,甚至直接设在企业,政府发放补贴给博士后,甚至直接补贴给企业,而研发成果的产权归企业所有,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权体制。深圳是我国较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区,也是较早鼓励以知识产权入股的地区,如今正在积极构建包括运用、交易、抵押等在内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这就激励了更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第二,科研评价机制创新。如何评价科研‍‍人员的成果?深圳是较早进行科研成果评价市场化的地区。比如,通过风险投资对科研成果进行筛选,引进风险投资就是对科研成果进行市场化评价,而不再仅仅依靠论文发表、职称评定、领导评判等。市场化的科研评价机制,也造就了深圳专利数量在全国的领先。

‍‍第三,金融支持机制创新。比如,政府设立创投母基金、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等,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战略新兴产业给予补贴;允许专利等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都属于金融支持机制创新。‍‍

第四,人才支持机制创新。相比成都、武汉、长沙等其他内地城市,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之初,高等院校相对较少,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而核心关键技术要不来也买不来,只能依靠自己研发,尤其重要的是吸引研发人才。比如,深圳‍‍房价高,就建设人才保障房,深圳的许多高科技企业都会为“孔雀计划”引进的海外人才等提供租房补贴或申请人才保障房。

第五,法律支撑体系创新。深圳拥有经济特区立法权,‌这是深圳改革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对于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深圳都会立法支持。立法,既是支持,也是监管,为新产业、新业态营造了秩序良好的发展环境。

深圳的创新,是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同作用的成果。‍‍通过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深圳形成了有益于企业创新的生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给予扶持,但创新一定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

制度型开放是重要的“深圳经验”

记者:改革开放,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创新是深圳对内改革成功的秘诀,那么深圳对外开放成功的关键又在何处?

郭万达:深圳最早获批设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虽然有毗邻香港、澳门的地理优势,但是并非只有沿海地区才能对外开放,如今我国内陆城市的开放力度也很大。地理位置并不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开放的唯一因素,所谓开放,更多表现为观念、措施、标准、规则的开放,即制度型开放。

以营商环境为例,在一些地方,外来企业不敢落户,一个重要原因是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相对欠缺、规则透明度相对较低,造成了企业经营的种种掣肘。

法治、规则等都与制度相关联,包括理念、标准、规则在内的制度型开放,才是更高水平的开放。首先要打破“官本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即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分配;其次,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当多种所有制并存,而非国有企业独大,更要防范国企对资源的垄断,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再次,以企业为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既不能有国企垄断,也不能有平台垄断、行政垄断等,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简政放权、依法治理,另一方面做好监督、优化监管。

制度型开放表现在营商环境方面,就是政府通过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构建良好信用环境、提供便利高效服务等降低企业成本,尤其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相关标准可以参考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法治和诚信营商环境建设是深圳4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闪耀的亮点,制度型开放也造就了深圳与国际接轨的优良营商环境。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关键仍在于推进制度型开放。

 

(《人民周刊》2024年第14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14期

上一篇: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变革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