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二层大厅,为期4天的非遗市集展销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天津、河北、陕西、浙江等省市的20余家非遗商户来此参展,涵盖制药、刺绣、珐琅、版画、花丝镶嵌等诸多工艺门类。
一进大厅,便可见U型布局的非遗市集热闹非凡。因场地限制,每个摊位的长度仅约1.5米。展台虽小,承载的梦想却足够大。深入交流,你会发现任何一项非遗背后无不潜藏着精彩的故事、执着的坚守和美好的情怀。
华美生动的京绣
在位于大厅中央的展台上,镶嵌精美京绣绣品的装饰画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镜框中心,展翅欲飞的仙鹤惟妙惟肖,祥云和海浪动感十足,嬉戏的小狮子灵动可爱。装饰画旁,红底金色福字的京绣桌摆、蜻蜓俏立花枝图样的京绣团扇、仙鹤图样的钱包等手工艺品一字排开,巧夺天工的刺绣技艺令人叫绝。
京绣设色遵循“五行五色”,构图严谨丰富、针工规整端庄,所绣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是“燕京八绝”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距今已有1400余年。据南宋《契丹国志》记载,当时的燕京“锦绣组绮、精绝天下”。京绣以华美生动见长,宋词赞美京绣:“一线添宫绣,画景刻初还。”
京绣又名“宫廷绣”,是古代宫廷专用的传统手工刺绣技艺,濒临失传。2008年,25岁的刘晓燕拜京绣世家的吴兰春为师,成为吴氏京绣第五代传人。刘晓燕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她创办了LIUXIAOYAN京绣传习创新工坊,不但承接手绣、手推绣、机绣、传统制衣、织绣修复、手工艺品制作等业务,还特别开设了非遗体验课程,让京绣这门古老的宫廷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
活色生香的子洲面花
U型布局一端的展台上,展示的是来自陕北的子洲面花。面花,一些地方又称为“花馍”,是艺术造型丰富的面点。
一位小伙子看到家乡陕西的面花很是兴奋:“这是我们渭南的面花吗?”身穿红色碎花衣服的工作人员忙说:“这是子洲面花,和渭南的不一样,我们的比较小巧。”
工作人员名叫拓永华,2020年,37岁的她成为非遗项目子洲面花的代表性传承人。子洲隶属陕西榆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干旱少雨。在拓永华的记忆里,小时候家乡十分贫困,孩子们几乎没有零食,面花就是他们最奢侈的零食。
拓永华说,子洲面花又称“子推馍”,最初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而制作的祭品,后来捏面花成了当地的民俗,子洲面花也被赋予了更多美好的寓意。拓永华的母亲、奶奶和姥姥都会捏面花。小时候,每当大人捏面花时,拓永华也跃跃欲试,可那时实在太穷,面粉紧俏,大人舍不得让孩子试手,她就只好学着大人的样用泥捏。
“制作好的面花根本舍不得吃,只有特别馋的时候,才掰一点边角尝尝。”捏面花成了拓永华小时候遥不可及的梦,长大后,她将梦想化作事业。现在,她带领全村几十人通过捏面花走上致富路。工作之余,拓永华会去学校推广子洲面花这个非遗项目,还会专门为学生们讲述介子推忠孝两全的故事。
积淀厚重的津药达仁堂
在参展商中,津药达仁堂是唯一一家拥有两个展台的商家。
津药达仁堂是天津医药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作为传统中药精粹的传承者,旗下拥有达仁堂、隆顺榕、乐仁堂、京万红四家中华老字号企业。
右边的展台上,乐仁堂通脉养心丸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正在给观众演示水泛丸的制作技艺,簸箕里,力道适宜的摇晃使药粉形成的水泛丸颗粒均匀。动作看似简单,却蕴藏不少门道。他说,这不但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现在愿意做这个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据介绍,达仁堂由乐氏第十二代传人乐达仁于1915年创办,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达仁堂继承和发扬“乐家老铺”家传秘制的炮制技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祖训,成为中国最早的中药制药工厂。
指着展台上的安宫牛黄丸和牛黄清心丸(局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达仁堂选材极其考究,方中牛黄和麝香都是纯天然成分,而非人工合成或体外培植。为了追求上佳药性,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津药达仁堂在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的指导下,成功建立了5个“三无一全”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了从药材种植到最终成品的全面把控。
2011年,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4年,达仁堂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21年,达仁堂牛黄清心丸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目前,津药达仁堂已拥有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2个天津市级非遗项目,以及6个中国驰名商标。在做大做强祖国医药的道路上,津药达仁堂正步履铿锵阔步向前。
(《人民周刊》2024年第12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