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匠心守护婺韵悠扬

——访浙江省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叶国斌

本刊记者 赵丽岳    2024-07-18 10:47:38    《人民周刊》

又到周末,浙江省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叶国斌和婺剧团的演员们奔忙于村镇,送戏下乡。戏台搭到了家门口,高水平的婺剧表演丰富了老百姓文化生活,演员与戏迷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婺剧,自金华起腔,迄今已有近500年历史。2008年,婺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月,义乌婺剧团与义乌剧院合并,成立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2024年6月8日,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叶国斌为本刊记者讲述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如何促进婺剧传承,推动剧目与新人、新传播手段的结合与创新,让婺剧的悠悠韵味传扬四海。

匠心守护,赓续婺韵风华

明清时期,金华义乌一带物产丰饶、商贸繁荣,成为各种戏曲争奇斗艳之地,也孕育出唱腔高亢激昂、表演粗犷奔放的婺剧。婺剧剧目丰富,《白蛇传》《玉麒麟》《三打白骨精》《百寿图》《空城计》等经典剧目涵盖民间寓言、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多种题材,群众基础深厚。

与其他剧种文戏偏重唱念、武戏偏重做打不同,婺剧打破了文武分立的常规界限,文戏武做、武戏文唱是婺剧最大的特点。因此,文武兼备是每代婺剧人的追求,演员训练时要求更高,也更为艰辛。台上一个腾挪翻转,台下就是几千次的摔打,演员们不论男女、行当,受伤成了家常便饭,却也练就一身本领。正因如此,观众在欣赏唱腔的同时,能享受力量与美感的双重震撼,婺剧这一地方性剧种,得以在许多剧种影响渐弱的情况下提升观赏性,保持风格。

“我们团里有个‘小胖’,翻起跟头来身轻如燕、落地无声,观众们都十分惊奇,连连为他鼓掌叫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最知道其中的辛酸和苦累。”说起团里的演员,叶国斌如数家珍:演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了演出效果,冬天穿着单衣就要在室外演出,换装时冷得浑身发抖,也因此风寒感冒;而夏天穿上几十斤的戏服,在舞台上挥汗如雨,下了台就要刮痧去火、用药消暑。

剧团为何如此“拼”?各式回答中,唱好非遗戏曲传承这出大戏是他们的共鸣。演员们深知,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对婺剧艺术的宣扬和推广,不仅回馈观众的支持和期待,更是对肩上传承非遗重担的庄严承诺。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自成立以来,年均送戏下乡、惠民演出200场以上,不论严寒酷暑,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婺剧演出,为的是把最好的演出带给观众,让婺剧源远流长。

当地政府也对非遗保护给予政策支持。2024年5月1日起,《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实施,这是浙江省首部关于戏剧保护传承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从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保障监督等方面支持婺剧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将整体性推进婺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图为婺剧《鸳鸯剑》剧照。(受访者供图)

 

守正创新,戏路走宽走远

敷粉、上胭脂、画眼妆、勾唇、包头……演员们再熟悉不过的上妆过程,却是互联网的“流量密码”,搭乘短视频平台这趟快车的推荐与分发,台前幕后的花絮满足了戏迷和网友的好奇心,轻松收获百万流量。

抖音账号“义乌婺剧团”是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官方账号,目前发布作品173件,近一个月发布作品13件。新媒体平台为艺术传承发力,打破台上与台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婺剧得以更广泛地传播。无论是身处异地的戏迷,还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新观众,都能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作品感受婺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除了传播形式上的创新,婺剧在表现形式上也与时俱进。传统婺剧《三打白骨精》中加入了现代元素的舞蹈与台词,让猪八戒与小妖怪的互动充满喜剧意味。二者你来我往的打斗,似是一曲节奏感强烈、步伐多变的探戈舞;再加一句戏谑妖怪的“Come on,baby”,瞬间引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创新内容不仅为古老戏曲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其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口味,展现婺剧无限可能。

婺剧创新不仅在表现形式,更在内容创作。《鸡毛飞上天》以义乌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经济发展成就的地方为背景,将当地的历史变迁、人文故事融入戏曲之中,使婺剧成为讲述地方故事、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义乌高华》作为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推荐巡演剧目,更是通过艺术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义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的历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

 

图为婺剧现代戏《义乌高华》剧照。(受访者供图)

 

新手段、新内容拓宽婺剧传播途径,还需新人接续扛起传承大旗。叶国斌介绍,义乌市婺剧中心重视年轻演员的培养,每年邀请知名老师针对基本功、唱腔进行提升训练;为每个演员安排与其相适应的角色剧本,人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出台《促进义乌婺剧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对人才培养设置每年2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对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的演员也有明确的奖励机制。多项实打实的鼓励政策源源不断地吸引年轻人前来实习、应聘,目前剧团已有多名00后演员,可持续发展局面良好。

在多方守护和支持下,近年来,婺剧频繁“出海”,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侨胞、留学生和国际观众的喜爱。充满东方神韵的艺术形式跨越了国界,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剧团的足迹迄今已遍布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不断创新和融合,婺剧内在的美学底蕴与当代社会对戏曲文化的需求融为一体。婺剧也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人民周刊》2024年第12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12期

上一篇:缅怀“百岁”邓稼先 体悟“两弹一星”精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