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做焦裕禄式好党员

——访郑州大学焦裕禄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曹振宇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4-06-06 18:53:07    《人民周刊》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1990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福州晚报》发表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深切缅怀为人民而殉职的河南省兰考县委原书记焦裕禄。在他的笔下,焦裕禄“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2024年5月14日,是焦裕禄逝世60周年纪念日。本刊记者寻访焦裕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采访到郑州大学焦裕禄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曹振宇。

曹振宇是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造福的兰考百姓后代。怀抱感恩之心,他常年坚守在研究宣传焦裕禄事迹、弘扬传承焦裕禄精神的道路上,出版了《焦裕禄的初心与使命》《焦裕禄故事——青少年为什么爱听》等作品。

作为一名致力于传承赓续焦裕禄精神的共产党员,曹振宇说:“中国共产党要想把执政党的大旗永远扛下去,党员干部必须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从眼前、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组织和事业、群众和同志、亲属和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3句话彰显精神风范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作出精准深刻概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您认为,这5项精神内涵是如何具体体现在焦裕禄同志工作和言行中的?

曹振宇: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焦裕禄精神。在全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地区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三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工作中,焦裕禄曾说过3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焦裕禄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当组织委派焦裕禄赴兰考任职时,他表现出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定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现实,焦裕禄说:“我们要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

焦裕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兰考,他置身于群众之中,下乡调查研究、访贫问苦时,总是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还经常抱着病痛的身体,亲自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尊重客观规律,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的475天,仅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就对全县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对改变兰考面貌提出切合实际的规划,作出和实施了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的正确决策。焦裕禄还重视科学技术、尊重科技人才,为了找到治理“三害”的良策,甚至专门到饲养员肖位芬大爷的牛棚去请教,他挽留科技人才的故事也在兰考传为佳话。

焦裕禄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他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期的言行与事迹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4个“不变”赓续焦裕禄精神

记者:在物质丰富的当今时代、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党员干部应当如何学习赓续焦裕禄精神?

曹振宇:有观点认为,焦裕禄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相对困难的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一位英模人物,那时经济条件不好,大家都是如此,虽然他确实为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再讲所谓的“无私奉献”等精神,已经过时,不能适应如今的社会了,做像焦裕禄、雷锋这样的人物,短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少数人可以、多数人不行。

其实,“过时论”是对弘扬传承焦裕禄精神最大的误区。这种思想,把年代的不同、社会生产生活条件的差异看得过重。现在,有了科学的测量工具测量地势,有了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乘坐出行,有了舒服的职工食堂可以方便就餐,无需再像焦裕禄当年那样,骑着自行车访贫问苦、顶着风雨调查研究,人民群众吃不饱饭的历史也早已远去。学习焦裕禄精神,不一定要照搬他的所有做法,更重要的是让如今的党员干部懂得以下道理:

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变、价值理念会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无私奉献价值追求没有变、也不能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方针政策在不同时期会变,但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没有变、也不能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会变,但是党的群众路线没有变、也不能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物质生活条件会变,但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政治品格没有变、也不能变。

这些“不变”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当今条件下学习焦裕禄精神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人民周刊》2024年第10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10期

上一篇:强化党性修养 坚守纪律底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