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有关医疗卫生的民生问题依然是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北辰北门医院副院长王遵来关注的重点。他提交的两份提案分别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需要建设强大护士队伍的建议》和《让中医药文化促进家庭健康的建议》,大会发言则聚焦于基层中医全科医生不足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王遵来说,加强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培养,是他今年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医健康服务的主阵地在基层,承担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职责。调查显示,我国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十分短缺,占比只有约30%。
在《基层中医全科医生缺口大,亟需培养》的大会发言中,王遵来分析了基层中医全科医生缺口大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王遵来认为,五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基层中医全科医生缺口大的现状。一是中医全科医生制度不健全,培养模式不够统一规范;二是准入制度不健全,中医全科医生的职称评聘不够完善,相关激励机制较少,缺乏职业认同感;三是中医全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满意度欠佳,亟须国家层面的制度规范;四是基层招聘中医全科医生比较困难,往往“招不到、招不足,留不住”;五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全科医生不足,有的虽然经过短时间的中医全科医生岗位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但未经过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对中医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以及健康管理技术等不能全面系统熟悉掌握,根本称不上中医全科医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全科医生缺口大的症结,亟待我们创新举措,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支专业素质硬、创新能力强的基层中医全科医生队伍,使其成为基层医疗保健提供者、健康知识传播者、健康倡导者及健康资源管理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对于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培养,王遵来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规范中医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中医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中医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从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天开始,就让他们参与中医全科的实践,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提高社会医疗综合服务的实践能力,真正为基层培养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兼具的中医全科应用型人才,助力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第二,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中医药学发展具有鲜明的师承教育特征,发展师承教育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医药师承教育重视师承名医,要积极探索创新名医工作室、中医药师承班等教育模式,早跟师、早临床,开展名老中医“传、帮、带”。要针对基层医疗工作的特点,培养真正姓“中”的中医全科医师。
第三,建立中医全科医生评价激励机制。中医全科医生评价和激励机制,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亟须完善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按照“干什么评什么”原则,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打通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和高水平中医院优势专科之间的人员流动和学科之间的互通,让更多中医全科队伍能够很好地发展起来,把分级诊疗落到实处,把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双向转诊落到实处,从而让更多中医全科医生成为基层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人民周刊》2024年第6期)
(责编:张若涵)